- 菩提老祖、如来、元始天尊、、鸿钧老祖的辈分和顺序
- 《封神演义》中申公豹的结局是什么样的
- 商朝是否客观存在
- 夏朝妹喜、商朝妲己、周朝褒姒,真的是红颜祸水还是故意抹黑,你怎么看
- “寿比南山”一词中的“南山”是指哪里
菩提老祖、如来、元始天尊、、鸿钧老祖的辈分和顺序
道化天地,而后有鸿钧出,自身合道。两人辈分勉强可算是同辈,高上半辈。
元始天尊号玉清,与太清、上清同列三清,位在鸿钧之下,滴鸿钧一辈。
菩提老祖号称须菩提,应与西方佛母准提圣人有牵连因果。准提列位圣人,与三清同辈。须菩提也在此列。
如来是开教的首徒大,低准提一辈。是其中最小辈。
《封神演义》中申公豹的结局是什么样的
身塞北海之眼之辱念念不忘,于是将封神榜之秘密告知妖皇蚩尤。妖皇率四大妖王先攻洛邑,后破镐京,杀了周幽王,结束了大周三百年基业后,攻打天庭,意欲破了封神榜,不想妖皇被女娲娘娘用乾坤钵所扣,四大妖王被山河社稷图卷去,申公豹则被元始天尊犁耕而死,魂魄灰飞湮灭。却说,三界之内仙为上、神为中、妖为次、人为末,妖族中凡有九窍者皆可修仙成正果,为求正果,妖族纷纷投入仙教门下。封神一役中,妖族多遭暗算,被纳入封神榜中,名为修成正果,实则多数沦为仙圣胯下之物或看洞守府之流,地位卑微。当年,阐教十二金仙之首广成子助其轩辕妖界之主混沌妖皇蚩尤,蚩尤虽有无边法力,但其原神仍被打出,困于天界极北之地,银河源头北冥汪洋之中。金乌东升,玉兔西坠,不觉封神已过三百年。此时人间天子周幽王穷兵黩武,天下人心不稳、民怨沸腾,女娲娘娘有心教化,数次托梦于他,然周幽王人如顽石,不仅不思教化,而且还怒骂乾坤,无奈之下,女娲娘娘施法令泾、渭、洛三川皆震,以此天威来提醒幽王修身治国,否则逆天而行只会人怨,社稷为墟。然冥冥中自有定数,这一震竟波及到北冥汪洋。这北冥汪洋乃是天界极北之地,汪洋冰海,无边无际,更是银河发源之地,而这汪洋之中,有三千冰岛,岛上尽是穷荒妖孽,其中一岛上有一巨大冰晶,高约三丈,呈山峰之形,散发出瑰丽光彩,更匪夷所思的是内中封有一物,人身牛蹄,四目六手,栩栩如生。这一震,海处海波滚滚,翻飞起片片银涛,冰晶为之一震,裂开一条尺宽裂缝,裂缝在冰晶内肆意游走,霎时间,一股强大妖气从冰晶裂缝迸发出来,只听一声巨响,犹如晴天霹雳,冰晶破为粉碎,一道红光冲霄而去。这蚩尤被封印百年之久,一朝放出,大感舒畅,一番宣泄之后,妖力渐渐平静,须臾之间,化成人形,身长两丈,披头散发,身披紫袄,口生獠牙,目光凶恶,真似那凶星转世、魔王重生,让人不寒而栗。便在此时,北海海水骤涨,一人分开海水而出,分水而来,蚩尤以为共工未死又来再战,然见其头戴青巾,足蹬麻鞋,发中黝黑,两鬓却白。蚩尤不识此人,遂问其名。原来此人竟是东海分水将军申公豹。三百年前,申公豹和姜子牙同为玉虚宫元始天尊门下,然因姜子牙持玉虚符命掌管封神之事,心生妒恨,随后助纣为虐,煽动阐截两教门人恶斗,造下无边恶业。申公豹自尝恶果,被元始天尊命黄巾力士塞进北海之眼,后入封神榜,封为分水将军,掌管东海水事,朝观日出,暮转天河,夏散东凝,周而复始。申公豹虽被封神,终是对身塞北海之眼之辱念念不忘,伺机以报。这日,申公豹见北海异样,前来查看端倪,不想竟遇到了妖皇蚩尤怒破封印而出。当妖皇听闻申公豹欲要助自己称霸三界之时,甚是不解,自己乃妖界之主,申公豹为天庭之将,水火不两立,况且自己实力不济,又难与天庭一拼,谈何相助?申公豹巧言善辩,自妖族被轩辕所灭,交由女娲娘娘掌管,为求能与仙神平起而坐,故而皆投入仙教门下,然封神一役,妖族虽被纳入封神榜中,名为修成正果实则成了天庭的看门狗。何其哀哉。妖皇得知自己之前失手于轩辕,却让儿孙们遭此厄运,不由大怒。申公豹继续,三教共立的封神榜,榜上有名者皆是肉身幻灭元神进入,方成天庭之神,那封神榜也就成为了八部众神的法力之源。封神榜一旦被毁,众神肉身便无,原神又无法力相护,那时众神便会魂飞魄散,尽数堕入六道轮回,而那封神榜就立于天庭龙德宝殿内,由清福神柏鉴看护。妖皇暗下决心,此番破茧重生,定要打上天庭,将三界颠倒,誓令妖族压住仙圣。妖皇让申公豹先行离去,遂以妖界之主之名,号令昔日旧部归位,助其先破洛邑,一统人界。山魈王、犬戎王、黑龙王、千面狐王四大妖王纷纷归位,又有十八路妖魔齐齐下界,可谓是声势滔天,以风卷残云般杀向洛邑,人间何时曾遭过如此大难,一时间,妖魔所过之城池尽皆成了血海,可谓是白骨丛生、尸横遍野。眼见离洛邑只有百里路程,突然天降旱雷,众妖一看,云中显出一人,正是那二郎显圣真君杨戬。杨戬施出天罡五雷法,霎时间雷声大作,暂时打得众妖乱了阵脚。犬戎王见状,大喝一身,展身冲上云霄要擒杨戬,杨戬不做纠缠,只管引着犬戎王往洛邑去了,众妖兵尾随而去。犬戎王只顾追赶,待到洛邑城下,方觉此处地势狭窄,两面多山,妖兵只能排成长阵,施展不开,山魈王随后赶到,叫其小心为上。只听一阵鼓声震天,一彪人一字排开,立于城头之上,为首之人乃是燃灯道人,右侧立着杨戬,城中更有十万人马驻防在此,俱战意昂然,势要将这几万妖兵阻在此地。犬戎王与山魈王飞身而上,燃灯道人敌住犬戎王,杨戬战住山魈王,各自分开而战,好生恶斗起来,但见杀气乱行云,刀枪寒飒飒。妖兵虽恶,奈何受地形所限,施展不开,攻了半响依然未破城门。就在此胶着僵持不下之际,只见远处一点黑影而至,正是随后而至的黑龙王。黑龙王大吼一声,祭起数丈长的龙骨鞭迎头打下,洛邑城门竟如豆腐般打个粉碎。城门被破,众妖兵如洪水般涌入城内,一时间城内守军抵挡不住惨遭屠戮,十万大军转眼间死伤大半,反观妖兵则损了一成。燃灯道人和杨戬尽展所能,奈何妖兵杀之不尽,此时早已是精疲力竭,眼见洛邑城失守,只好叹息离去。眼见洛邑沦陷,妖皇大感满意。不日,数万妖兵便兵临镐京,势要结束大周三百年基业。而此时幽王正与宠妃褒姒饮酒作乐,忽闻周边来报,妖兵已克洛邑,直逼镐京,命人立刻点燃烽火,召集拱卫镐京的六大诸侯,即便烽火台烽烟滚滚,可就是没有一个救兵到来。六大诸侯本就怨恨幽王昏庸,不满其数次戏弄,自是不愿遵命,而镐京守兵则见妖兵面目可憎、不似人形,心中早已惊恐不已,随即一哄而散,投往他处而去。幽王亡国之危,仍不忘褒姒,逃回寝宫,欲带其逃命,那知褒姒一阵狂笑,左手五指一张,一股妖气将其缠住,右手取出短刀,插入幽王胸膛,只见一腔鲜血喷出,幽王登时气绝。周幽王这大周十三代天子就此湦命殒于镐京王宫,大周江山随即毁于一旦。褒姒杀了幽王,大感舒畅,浑身一颤现出原形,竟是那四大妖王之一的千面狐王。妖皇猛然想起申公豹之言,于是率领四大妖王直冲九霄,打上天庭,十万天兵如螳臂挡车,岂能抵挡。玉帝见状,忙命四大天王、诸天星斗前来护驾,四大妖王各展神通,打得天将一路溃败,然五人不入凌霄宝殿而是直冲龙德宝殿。玉帝得知,大惊失色,知道妖皇必是冲着封神榜而去,遂命四大天王速速阻截,万不可让他们进入龙德宝殿。四大天王领命火速追赶,四人各展神通,齐齐祭出齐齐祭出青云剑、玉琵琶、混元伞和花狐貂,顿时间,风火齐至,声势滔天。不想妖皇冷笑一声,将手一挥,凭空出现一张大网将法宝尽收,四大天王大惊失色。而那边山魈王更是如烈焰耀空,浑身赤红,一根混元铁棍打得满天星斗不得近身,直接杀到龙德宝殿门前。待要进殿之时,一柄擎天巨斧以雷霆之势向其砸来。山魈王见来势甚猛,闪身而退,巨斧只将地面砸了个稀烂横在众人之前。随后龙德宝殿门前闪出五人,为首一人,身高两丈,头戴金冠,身着甲胄,威风凛凛,此人不是别人正是那三百六十五位正神之首‘清福神’柏鉴,后面四人各有不同,分别为凌霄殿四大元帅王魔,杨森,高友乾,李兴霸。妖皇见是柏鉴,大笑其微末伎俩,早年间没死算他命大,此番只怕没有这么走运。四大妖王与四大元帅各自展身而上,八人战做一团,斗得难分难解,然四大元帅终究手段略逊一筹,陆续落败。唯有柏鉴手舞擎天巨斧战与妖皇战在一起。柏鉴虽是八部正神之首,神力无穷,但心中也是忐忑不安,他深知千年前蚩尤是何等可怕。柏鉴大喝一声运起擎天斧迎头砍下,妖皇凌空一指飞出狼牙剑架住擎天斧,但见其运剑如飞,如金蛇狂舞,蛟龙腾空,不一刻,柏鉴便已遍体鳞伤,遮挡不住。妖皇祭起狼牙剑以雷霆之威击向柏鉴,柏鉴全力举斧相迎,只听一声巨响,巨斧竟被削成两半,但剑势未止直刺柏鉴,柏鉴避无可避,只好十指陡张,向剑身抓去,但觉一股阴寒之气直透双臂,瞬时已无知觉。柏鉴心下大惊,急欲撤开双手,不想整条胳膊却齐肩而断,随即惨叫一声,柏鉴昏死过去。妖皇见柏鉴倒下,料其必死,遂急同四妖进入龙德宝殿,但见殿中央悬有一物,其高三丈,光芒耀眼,如一块硕大晶石浮在空中,晶莹剔透,上面若隐若现出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名讳,正是那三界闻名、神魔皆知的封神榜。妖皇细细观之,果然在末位看到分水将军申公豹之名讳,暗思申公豹所言非虚,于是令四大妖王速速破了这封神榜。山魈王闻言,聚起地火狠命砸下,然只听金铁交击之声,那封神榜自生一股奇力反将山魈王震出丈外。妖皇见其一击无功,遂将玄阴真气聚于狼牙剑上全力劈下,这一击有翻江倒海之势,开天辟地之威。只听雷鸣之声,九重天为之一震,那封神榜在妖皇全力施为之下,竟被砍出一道丝线裂缝。妖皇不喜反惊,不想自己全力一击竟无法将封神榜击碎。这封神榜本是三教合力而铸,内聚三大教主法力,故而无人能破,可是这惊天一击却令八部众神元神受震,灵体法力大减,但是众神却心知天庭出事,赶忙回撤。妖皇见破不了封神榜,也就不做逗留,遂率众往凌霄殿而去,准备擒拿玉帝。妖皇却不知柏鉴一息尚存,待其缓缓醒来,见那封神榜裂出一缝,大叫不好,若不封这条裂缝,元神便会从中溢出,堕入六道轮回,消散无踪。眼见情势危急,柏鉴自知命不久矣,遂勉强起身,运起残余神力一头撞去封神榜,以自己身躯和残余神力化成一道结界封住了裂缝,解了众神之危。玉帝在凌霄殿闻这惊天动地之声,心知不妙,岂料四大妖王已杀至身前,四大天王、诸天星斗抵挡不住,纷纷溃散。山魈王仗着神通,一跃而起举棍打来。玉帝历经万劫,见此情景仍然气定神闲不失威仪。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道金光击中混铁棒,只打的山魈王退出数丈之外。妖皇大怒,正欲出手,突然天降一物,形如钵盂,越变越大将妖皇扣在其中。但见天降祥云,光华耀目,女娲娘娘跨青鸾、元始天尊乘九龙沉香辇而至,姜子牙紧随其后,申公豹瘫倒一侧。四大妖王一见女娲娘娘、元始天尊,大惊失色,纷纷夺路而走,不想一道雷电网尽封去路,女娲娘娘再祭出一宝山河社稷图,将四大妖王卷进图中,成为了图主人的奴隶。姜子牙将申公豹丢于地下,但见平地起山,将申公豹身子夹在山内,头在山外,元始天尊二指成犁,将其犁耕而死。
商朝是否客观存在
“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隋”……商朝是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也是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 对于商朝是否客观存在,本人认为,在夏商周断代工程结束近20年的今天,虽在时间分界等细节问题上仍存较大争议,但无论是考古学家对殷墟遗址的发掘及其出土文物的研究,还是古本《竹书纪年》《尚书》《史记》等早期文献对于这段历史的文本记载,都是说明商王朝真实存在过的力证。 作为历史上的第二大王朝,虽有内忧外患不止、而致屡次迁都,但“商汤革命”“武丁中兴”所造就的空前绝后的鼎盛态势,似乎依然可以让时隔数千年后的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那触手可及的繁荣与昌盛。有位史学家曾经说过: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提起“武王伐纣”,很多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想起《封神演义》,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同一个版本的“武王伐纣。”毋庸置疑,“武王伐纣”并非传说,1976年在陕西临潼出土的利簋书有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期,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管师,赐有史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也确证了牧野大战的发生。要说“传说”的色彩,除却《封神演义》中令人眼花缭乱的上仙助力,更多的存在于今人对纣王的认识和评价。历史教科书中描绘出的商纣王,奢淫残暴,修豪华宫苑,施炮烙酷刑,失去民心,而“武王伐纣”正是在替天行道,大快人心……铺面而来的尽是老师们“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谆谆教导,殊不知,如若泉下有知,商纣王可能要气到还魂,附身窦娥,再来场七月飞雪,毕竟他比窦娥还冤……其实,我们所熟知的商纣王实名帝辛,而“纣”,是周人对其侮辱、蔑视性的称呼。意思是残暴、损害。帝辛天资聪颖,闻见甚敏,才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抚梁易柱之力 ,深得其父帝乙欢心。帝辛继位后,重视扩张领土 ,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出色的军事才能,如秋风扫落叶一样,一直打到长江下游,降服了大多数东夷部落,把疆域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从此以后中原和东南一带的交通得到开发,中原地区的文化逐渐传播到了东南地区,使当地利用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发展了生产。完全可以说,这位帝辛在历史上的功绩,堪比汉武帝。然而他们却是一个流芳百世,一个遗臭万年,岂不令今人唏嘘? 牧野大战前,商周已数次“交锋”,算是结下了“梁子”。到了武王一代, 想到两代先王的结局,就一心只想报仇雪恨,为攻伐大商做准备。古人出征崇尚“师出有名”,姜太公奉上夺取天下之术——施仁政以拢人心;而在时机成熟,各联盟诸侯也“皆曰可伐”,武王却一再托词"女未知天命,未可也",皆因对商、对帝辛的畏惧甚至是敬畏之心,而临阵心生畏意而退缩。甚至又据说,就是在那场事关生死存亡的牧野大战前夕,周武王仍战战兢兢,不敢应战,是姜太公强迫其出战,才不得已而贾其余勇勉力一战。就这样,前有造势,中有仓促迎战,后有十多万奴隶倒戈,商朝的最后一页在帝辛手里画上了句号,浓缩成“武王伐纣”这一“正义终将战胜”的四字“传说”。硝烟未散,数千年时光轮转,万物生灵瞬息万变。昨日已逝,正如今日的我们亦会成为明日的历史。撇开“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小肚鸡肠,相信有一天,历史的全貌会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而我们,也可以了解越来越真实的历史。
夏朝妹喜、商朝妲己、周朝褒姒,真的是红颜祸水还是故意抹黑,你怎么看
“红颜”本比喻胭脂润面,面色红润的丽人,“祸水”出自汉成帝专宠赵氏姐妹飞燕合德,据《四库总目提要》之《飞燕外传》记载,飞燕、合德姐妹惑乱成帝,披香博士淖方成,于帝后骂曰:“此祸水也,必灭国矣。”而红颜祸水中首要说的便是夏之妺喜、商之妲己、周之褒姒和晋之骊姬,后人甚至给了她们“四大妖姬”的称号。但事实究竟如何,我们一一来看。据记载,妺喜有三癖,一曰笑看酒池船饮,二曰爱听“裂帛之音”,三曰喜戴男冠,于是世人曰“暴殄天物”,史学家考证这一论证时多用御用文人或者小说家的说辞,其中有多少成分属于“艺术创作”不得而知。而《国语》中有着对妺喜最早的文字记载:“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妺喜女焉,妺喜有宠,于是乎与伊尹比而亡夏。”并未提及妺喜的这三个癖好,而据《韩诗外传》、《淮南子·本经训》、《刺奢》可考证“酒池船饮”确有其事,但都是批判夏桀的荒淫无道,并未有一句提及妺喜,就算有文人指出夏桀因“美色”误国,也少有把错归咎到妺喜。可见,妺喜的种种事迹,大多是后人的演绎。妲己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不过大多数人眼中的妲己还是《封神演义》中的“一代”妖后狐狸精,可以说是声名狼藉,但有过于妖魔化妲己的嫌疑,《尚书》是最早记述妲己的古代文献之一,其中的《泰誓》和《牧誓》是武王伐纣时的政治宣言。这两篇“宣言”在批判纣王种种罪行罄竹难书的时候,有两处稍微提到了妲己。一是纣王“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二是纣王“惟妇言是用”。但是可以看出,主角都是纣王,《尚书》中将“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和“惟妇言是用”两罪都记在纣王名下,对于妲己,文中仅以“妇人”、“妇言”代之,并没有指名道姓。至于纣王“惟妇言是用”,倒是可以侧面看出妲己经常在纣王耳边吹枕边风,严重点可以说是干涉朝政。但是听或不听,听后做或不做,都是纣王之事,况且商人颇重迷信,任何重大举措,都要求神问卜来决定吉凶休咎,在出土的甲骨文中是有确切记载的,妲己对于国家造成的影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最后再来看周幽王为之“烽火戏诸侯”的褒姒。但是也有学者在考证这一历史事件时发现了问题,《吕氏春秋》载秦汉无烽火,乃以击鼓传讯,顶多也就是“击鼓戏诸侯”。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对提出质疑:“此委巷小人之谈。诸侯并不能见烽同至,至而闻无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举烽传警,乃汉人备匈奴事耳。骊山一役,由幽王举兵讨申,更无需举烽。”褒姒出身寒贱,史籍对她个人并没有留下只言片语的记载。TVB蔡少芬版的《洛神》中有句台词,“都说美人误国,何不说你们误了美人一生?”历史上对于女子的污名,“故意抹黑”也谈不上,本质上是男权主义时代对于女性的物化,一个王朝在兴盛时只有红颜,到了衰败以至于灭亡时红颜却纷纷变成了祸水,可见红颜的存在和国家的兴亡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寿比南山”一词中的“南山”是指哪里
每逢老年人生日,我们总会说上一句长寿的祝福语。通俗点的就有“寿比南山,福如东海”,文雅一点的,或者送长寿匾时就会加上后面三个字。全句为“寿比南山不老松,福如东海长流水”。见得多,看得多,但从未认真思考过,南山到底在哪?题主此问让有书君真觉有点不好意思,不思考不精进说的就是我呀!南山,字面意思是南面的山,南面的山多了去了,不过山都是高寿的,为什么不说北山,而说南山呢?百度一下,原来南山指的是终南山,位于陕西西安。“寿比南山”有一定的历史渊源。此句话最早源于《诗经》,“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南山之寿,不骞不崩”与周朝时其周宣王过生日有关。这首诗是他的老师也是他的抚养人召伯虎写的,诚挚的表达了对宣王及周朝的祝福。希望宣王健康长寿,周朝统治长长久久。诗中所指南山,当时作为京都的西安,在其南边有一山叫终南山。一个人的寿命真与山齐寿,那真是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惊天大事。周宣王的老师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心中对宣王的喜欢和美好心愿。其他地方也有南山,如三亚,也有一个南山,也有不老松。虽不是题中所指,但含义一样。 还有一种说法是:寿比南山与八仙之一的何仙姑有关有一个在终南山修行的南极翁,在得道成仙之前,经常到山下一农户家化缘,这一农户男主人姓何,夫妻两口子都很善良,有求必应,有什么好吃的,还叫上他一起吃,或等他来一起吃。一转眼,南极翁已在南山修行20年,与以前的修行加在一起,1000年时终于得道成了仙。但他没有离去,因为在他心里放不下一件事,因为山下这位善良的农户没有孩子,是山下善良两口子的心病。有一天,在打座时,他看到南方有霞光出现,掐指一算,有一个精灵出现了。这个精灵是一个花菇,他喜出望外,就收了这个精灵,将这个精灵悄悄送入了山下女人的体内。然后告诉了山下农夫这个好消息,同时告诉他,“我要出去云游了,小女初长成时我会出现。”十月怀胎,何家生了个漂亮、粉嘟嘟的女儿,生她时整个屋子花香四溢,就给女儿取了名叫何花。何花聪明伶俐,很讨人喜欢。转眼间何花五岁了。在何花五岁时,她爸爸生日那一天,何爸爸望着山上,想南极翁一走五年,说会见面的,怎么还没来呢?正在他想之际,南极翁出现了,这时何花恰好拿着一束花送给爸爸,并‘祝爸爸生日快乐!’南极翁也很郑重地对何爸爸说了一句祝福,“福如山泉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从此以后这句祝福语就传了下来。时代久了,就演变成了“寿比南山不老松,福如东海长流水”。南极仙翁收了何花为,取名何仙姑,那是后话。神仙不老,万寿无疆是历年来每个帝皇的梦想。终南山从周朝开始就成了长寿的象征,唐代诗人王维曾以终南山为题写诗一首,“大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让终南山的名气更为响亮。随着时代发展,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也成为了人们表达长寿愿望的祝福语。无论是有史料记载的渊源,还是人们的口头传说,寿比南山都是美好的希冀,对于美好的事物总能代代相传,予以铭记,这或许就是寿比南山妇孺皆知的原因吧。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