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春节,下雪……寒冷的天气席卷了从去年11月份到今年1月份。尤其是北方的小伙伴,对于冬天的衣物,印象最深、最重视的就是过冬必备的羽绒服了。
但是,面对着羽绒服的消费日益红火,一个现象再度引发了大家的关注,这就是羽绒服的价格是越来越高,这越来越贵的羽绒服到底是怎么回事?
为了摆脱“经典款就像米其林轮胎,印花款秒变铁岭风情”的“丑东西”标签,市面上的羽绒服品牌恨不得和一切高端元素捆绑在一起,先请流量明星代言、再讲极地科考故事,已经成了常规操作。
等消费者回过神来,购物车里的羽绒服早已动辄上千元,连童年回忆波司登都卖出了上万元的高价。
- 国产羽绒服真的越来越贵了!
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5-2020 年,中国羽绒服平均单价由 432 元涨到 656 元;大型的防寒服企业成交均价突破千元,其中 2000 元以上的占比已经接近 70%!
几年以前,加拿大鹅的出现,让“世界上只剩下两种羽绒服,一种是加拿大鹅,一种是其他”,开辟了羽绒服的高价进阶之路。Moncler、Lululemon 风行于中产阶层,北面由于太受年轻人欢迎,被称作“北面校服”。
国际品牌把羽绒服“奢侈品化”的战略在中国大行其道,很难不让国产羽绒服品牌心动。
目前,国产羽绒服整体价格水平还处于国际品牌里的“平民梯队”,均价约为国际品牌的 1/8,但已有部分国货以价格标榜高级,定价直逼国际顶流。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波司登推出的“登峰 2.0”系列羽绒服,售价 13900 元,超过了始祖鸟和加拿大鹅的均价,混入一群穿着 Moncler 的东北丽人之中也绝对不输。
按照这个发展趋势,今年过节走亲戚也不用交代工资数额了,只需要说自己月薪够买几件波司登,七姑八姨都会明白你的生存处境。
- 羽绒服这么贵,究竟成本在哪?
国产羽绒服日渐高贵,从品牌定位上看是高端化转型的结果,原材料价格上涨、营销开支的增加则是推动价格走高的直接原因。
在羽绒服生产成本中,原材料成本约占总成本的 75%,包括羽绒(45%)、面料(25%)和配件(5%)。近三年来,高含绒量的羽绒成本价格不断上涨,推动了国产羽绒服的价格提升。
2023 年 1 月,市面上常见的 90 白鸭绒(含绒量 90%)单价是每吨 34.8 万元,而产量更少的鹅绒单价更高,90 白鹅绒(含绒量90%)的单价达到每吨 67.8 万元,比两年前上涨了接近 20%!
尽管在相同的绒子含量和蓬松度下,鹅绒与鸭绒保暖性没有明显差异,但有意追求高端的品牌也乐于利用“贵总比便宜好”的消费者心理,把鹅绒填充作为产品亮点,最终导致羽绒服价格上涨,只能说是“鹅毛出在鹅身上”。
此外,产品设计创新、技术研发、产品工艺品质等提升上的投入成本也影响着羽绒服在终端市场上的价格。
除了材料和研发成本,流量时代永远绕不开的营销开支,也是国产羽绒服变贵的重要原因。
- 买羽绒服,还是要看保暖性能!
2021 年,近九成中国网民可接受的羽绒服价格在千元以内,最集中的价格段是 400-600 元,只有不到 5% 的消费者选择 1500 元以上价位,可见高价的轻奢羽绒服在当下还不具备强大的消费基础。
新国标最大的变化,是将羽绒服标识中的“含绒量”改为“绒子含量”,明确表明绒子含量明示值不低于 50% 才是羽绒服。
简单来说,含绒量包括了绒子和绒丝,而绒子含量单指绒子所占的质量百分比,绒子含量越高,羽绒手感越柔软,蓬松度通常越高,在同等条件下其保暖性越好。
充绒量是指一件羽绒服中填充的全部羽绒的重量,研究表明羽绒防寒服的保暖性并不是一直随着羽绒填充量的增加而不断上升,而存在一个最佳填充量。
而不会标明在吊牌上的蓬松度,我们可以直接上手测试,按压后的羽绒服回弹如初的时间越短,说明蓬松度越高,保暖性和舒适度通常越好。
总结一下,只要符合执行标准、绒子含量、充绒量指标,有条件再关注一下蓬松度,不需要花里胡哨的营销,一件百元级羽绒服也足够支撑我们温暖过冬。
点击收藏本站,随时了解时事热点、娱乐咨询、游戏攻略等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