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的历史你了解多少
夏朝起始于大禹,大禹之前帝王选举是禅让制,由皇帝考察忠孝贤能之人接班,比如舜以孝闻名被尧看中,大禹以治水能力闻名被舜看中。但大禹驾崩时,并没有提前考察好继任人选,造成大禹东巡狩猎会稽山突然驾崩时,无良才继承皇位,大家为了保全私利拥立大禹儿子启当皇帝 从此开始4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就是父传子的家天下)
这样的好处是相对稳定,问题是一旦出现败家子很难纠错,贤能的人只能通过武装暴力,社会成本巨大。
夏朝共传14代,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由于夏朝是第一个有名字的国家实体,后人常以“华夏”自称,成为的代名词
同时考上了临沂的事业编,和天津的公务员,选哪个合适
天津直辖市,各方面条件远高于临沂,同样工作,工资高于临沂,事业编待遇低于公务员,选择天津比较合适。。
运
运-20运输机,代号“鲲鹏”,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大型军用运输机,因丰满的“身型也被军迷亲切称为“胖妞”。该型运输机于2007年立项,由中航工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公司研发。2013年1月26曰,运-20成功首飞。2016年7月6日,运-20正式入役列装部队。
运-20 采用常规布局,机长47米,翼展45米,机高15米,最大起飞重量220吨,最大载重66吨,巡航时速超过800千米/小时,实用升限13000米;如若携带55吨载荷,运-20可以从西部飞到非还可直达欧洲,而向南可以飞到澳大利亚,向东可以降落日本全境;若是载重为40吨,航程大于7800公里。
运-20机翼为大展弦比悬臂式上单主机翼,机翼的前缘后掠角恒定,尾翼为悬臂式T形垂直尾翼,并使用了超临界翼型。这种翼型能大大降低飞行中的空气阻力 ,使运 -20能在较小的发动机推力下获得较大的载重量。
机体采用了宽体设计,使运-20看起来比较短、粗,具有新一代军用运输机普遍的外观特征,其加宽、加高的货舱使之方便运输大量超宽、超高货物。并且与同级别的伊尔-76和C-17相比,运-20的货舱是最宽敞的。伊尔-76是在上世纪70年代苏军的作战体系下设计的,有其他更大型的运输机配合使用,因此它的货舱很长,但是高度和宽度都比较窄,适用的武器品类有限,多用途能力要打一定折扣;而美国C-17为了追求飞行性能,减少飞行阻力,货舱顶部很大一部分空间被机翼占据。
为了减轻机体重量、满足飞机使用的各类要求,运-2O大量使用各种新型材料。例如 ,在地板、隔板等处使用了 “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这种材料,和传统的钢材相 比,它具有重量轻、强度高、抗腐蚀等优点。
动力系统为四发动机设计。配备有4台俄制D-30KP-2涡扇发动机,单台发动机推力为12吨。该型发动机同时也配备于与伊尔-76,性能与 C-17使用的 F117-PW-100发动机(单台发动机推力达18吨)差距不小,由此“拖累”了运-2O的各项飞行性能。但运 -20使用这种发动机只是暂时的,其在设计时已经预留了安装我国自主研发的涡扇-20发动机的升级潜力。涡扇-20发动机的推力约为16吨左右,虽然相对于C-17发动机18吨的推力依旧有一定的距离,但也比俄制D-30KP-2强了很多。同时换装涡扇-20发动机,将实现运-20最关键的核心技术的国产自主可控,摆脱发动机受制于人的局面。
为了增强对起降场地适应能力,运-20的起落架采用了液压可收放前三点式起落架,能依靠重力应急自由放下,使之对起降场地的适应能力很强,短跑道起降性能优异。
航电系统使用了先进的总线式航电、玻璃化座舱,通过数据总线将所有的航电设备全部连在一起,使用一台机载计算机综合处理导航 、通信、飞行控制等数据 ,并最终显示在驾驶舱的几台大屏幕液晶显示器上 。不但让飞行驾驶舒适度成倍提高,也使飞机飞行更加平稳。(相比现役伊尔-76满座舱的机械仪表,实在是强太多了)
总体来看,运-20在技术方面具备后发优势,无论在机体设计技术、载重技术,以及飞行控制技术方面,都位于世界先进水平。而就运载能力来说,运-20优于俄罗斯的伊尔-76,略低于 美国C-17。(伊尔-76最大的有效载重在47~50吨;C-17最大的有效载重在77吨左右)
我们为什么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研制运-20这样一款运输机呢!
原来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我军所执行任务的快速拓展,运-7运-8等中小型运输机,不但性能落后,而且数量也不足,已经无法满足需求。我国对伊尔-76这一级别运输机的迫切需求日益凸显。因此在2005年与俄罗斯签署了采购多达34架伊尔-76的协议。但由于当时的俄罗斯国内还无法生产;位于乌兹别克斯坦的伊尔-76传统产地也因生产工厂破产,而失去了生产能力,这一协议无果而终。
切的需求始终是摆在眼前。我国一方面通过与俄罗斯合作在独联体国家中寻找机体年龄合适的伊尔-76,然后让俄罗斯对飞机进行大修以维持技术状态,最后再将这些“二手”伊尔-76交付给我国,已解燃眉之急。另一方面,我国决定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启动了自己的重型战略运输机研制计划,也就是运-20项目。“胖妞”就是在这样的期盼下诞生的。
运-20的服役,不仅仅是我国的序列中多了一款运输机这么简单。它对对我国的很多方面其实都有很大的意义。
首先,国产运-20 的研发成功和服役,将使我空军实现常态化远程战略输送,让的军力更多地在远离本土的地方出现,使空军真正成为一支能够全球到达的战略空军,确保空军能够实现“哪里有国家利益,就能出现在哪里”。更好地维护我国海外利益。
其次,目前我国空军的支援保障飞机,普遍缺乏大型飞机平台。因此,运-20 未来的主要用途不仅仅是战略和战术运输任务,还将作为预警机、空中加油机和大型电子侦察机等重要的特种作战飞机改装平台。带动空军整体作战能力的提升。
再次,运-20对我国陆军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以往,由于空军大型运输机数量有限,空军很少承担陆军兵源和装备运输任务。陆军部队主要依靠铁路、公路和水路运输,运输速度慢。而运-20 在设计之初,无论是从载重量指标上还是货舱尺寸上,都考虑了运输陆军大型主战装备的需求。运-20 可运输目前最先进的99式主战坦克、155毫米自行火炮、300毫米火箭炮等重型装备,同时运输至少两量步兵战车。可以说,陆军主战装备基本上均可由运-20运送到一线战场。一定数量的运-20 足以支持中等规模的地面战役。兵贵神速,这种机动性的提高,将极大提高部队打赢未来战争的能力,提高部队运作效率,更极大地提高兵源的利用率。
其四,运-20不仅能高效完成中远程战略投送任务,还可作为救援先锋,为抢险救灾,撤离侨民,搜寻空难、海难等非军事行动贡献力量。
其五,我国通过运-20的研制已经带动了整个“大飞机”个研制体系的提升,这对未来 300 吨、400 吨的大型运输机的研制,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使航空工业的未来更加可期。
总的来说,运-20的服役解决了大型运输机有和无的问题。也标志着空军战略投送能力建设迈出关键性一步,加速了空军从过去仅具备国土防空能力的战术空军,向具备战略投送能力、战略打击等能力的战略空军转变的步伐。就战略意义而言,其实不亚于国产航母。
就到这里,各位对此,是否还有其他高见?或者你们还有哪些补充,可以一起来探讨。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个“赞”,还有“关注”!
你知道自己姓氏的祖先来自哪里吗
张姓的发源由来,张姓的请认真看看吧,这是老一辈手写的,也不知道对不对?
归义军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最后又为什么消失在长河中
归义军是唐朝西北河西地区汉人为反抗吐蕃统治,回归唐朝而建立的义军。
在唐朝大部分时间里,青藏高原上的吐蕃都是唐朝的头号劲敌。唐玄宗时期,唐朝在西北设立有河西、陇右、北庭、安西、朔方五大节度使,其主要的防御对象就是吐蕃。
唐天宝十五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西北边军内调,兵力空虚,吐蕃趁机大举进犯。到了763年安史之乱结束时,唐朝陇右地区已经为吐蕃所占据,河西、安西、北庭则还在唐朝控制中。但安史之乱结束并不意味着唐朝恢复了西北边防,就在安史之乱结束的同一年,吐蕃长驱直入,一度攻陷长安。764年,唐朝又爆发仆固怀恩之乱,唐河西节度使最后的兵力在此次中消耗殆尽,结果当年河西节度使驻地凉州(甘肃武威)落入吐蕃之手。766年,吐蕃又攻陷甘州、肃州。至此,河西走廊的五大重镇只有瓜州和沙州还在唐军手中。
776年,吐蕃又攻陷瓜州。在此境况下,守备沙州的唐朝军民又奇迹般的坚持了12年,到了788年,弹尽粮绝的唐军投降。河西全境沦陷。
唐河西陇右地区的沦陷,导致当地百万唐人沦入吐蕃统治之下,称为“没蕃人”,处境十分悲惨。
吐蕃对当地汉人推行强制蕃化政策,在当地实行吐蕃式的部落制度和奴隶制度,所有汉人都沦为某一部落的属民,地位等于奴隶。吐蕃还强迫汉人改穿吐蕃服饰,学说蕃语、赭面纹身。当时“河洛沸腾,……并南蕃之化,……抚纳降和,远通盟誓,析离财产,自定桑田。赐部落之名,占行军之额”,落蕃汉人从此不得不形遵辫发,体美织皮,左衽束身,垂肱跪膝,内心衔怨含恨近百年而无路申屈。
842年,吐蕃赞普朗达玛毁灭,被僧人刺死,由于朗达玛无子,死后吐蕃宫廷发生了王子云丹与约松之间的夺位之战,进而引发了全面内战。
吐蕃内战导致吐蕃在河西、陇右地区的势力也分成两派展开争斗。吐蕃在河陇地区的最高长官,东道节度使尚思罗拥护王子云丹,但吐蕃洛门讨击使论恐热与拥护王子约松的势力达成同盟,举兵将尚思罗击杀,自封吐蕃国相,控制了河陇地区。
吐蕃鄯州节度使尚婢婢不服论恐热,表示“我国无主,则归大唐”。他认为,论恐热只是试图篡位的,吐蕃政治混乱,已经无法挽救,不如举族归顺大唐,才是生路。
于是,尚婢婢一面与论恐热交战,另一方面,公开鼓励河陇地区汉人起义归唐。唐会昌三年到会昌五年,尚婢婢军一再大败论恐热,并向河湟地区各地发出檄文,号召这一地区的落蕃唐人后裔起义回归唐朝。
“婢婢传檄河、湟,数恐热残虐之罪曰:“汝辈本唐人,吐蕃无主,则相与归唐,毋为恐热所猎如狐兔也”!
此时论恐热屡战屡败,势力大减。在这一形势鼓舞下,848年,出身沙州汉人大族的张议潮率众起义,一举收复沙州、瓜州,开始了吐蕃在河陇地区统治的大业。张议潮起义对论恐热势力造成重大打击,立即受到尚婢婢的欢迎,两者结成了同盟关系,共同对论恐热部作战。
849年,尚婢婢由于轻敌,在与论恐热作战中遭到惨败,此后,张议潮部队成为对论恐热作战的主力,原尚婢婢部将拓跋怀光等人转而归属张议潮。尚婢婢本人则带领余部三千人向西逃亡到归义军控制下的瓜州地区,受到了归义军的庇护。
到大中五年(851年),张议潮所部已经收复了河陇地区十一个州,当年,张议潮派其兄张议潭奉十一州地图入朝,上报唐廷,被封为归义军节度使,十一州观察使。不过,值得指出的是,这十一州中,归义军直接控制的只有沙、瓜、甘、肃、伊五个州,其余六州都在归附归义军的亲唐派吐蕃势力(前尚婢婢部将拓跋怀光等)手中。
此时,河西只有原唐河西节度使驻地凉州还在吐蕃手中。张议潮先是率兵击败了吐谷浑、回鹘等势力,解除后顾之忧,之后从大中十二年(858年)开始,张议潮率领汉、蕃兵马七千人向吐蕃在河西地区的统治中心凉州发起攻击,经过三年苦战,终于将其攻克,论恐热仅率三百人仓皇逃离。866年,拓拔怀光攻克廓州,擒杀论恐热。张义潮派出张季颙、拓拔怀光将论恐热首级和缴获的器械铠甲进奉唐廷,吐蕃在河陇的势力至此彻底崩溃灭亡,归义军势力达到鼎盛。
归义军势力的强大引起了唐朝中央的恐惧,唐朝廷开始采取对归义军防范和压制的政策。他们命令归义军退出凉州,从山东天平军调兵八千人镇守凉州,设立凉州节度使管辖周边地区。又将陇右地区划归天雄军节度使管辖。至此,原属归义军的十一州(加上凉州是十二州)被缩减到沙、瓜、甘、肃、伊五个州。
由于不愿意与唐朝中央发生,归义军遵命退出了凉州,不久后,唐朝又把张议潮召入长安。此后,归义军地盘逐渐缩小,内部也发生内乱,张氏家族被曹氏家族取代。从漠北迁入河西的回鹘人占领了甘州、肃州,建立甘州回鹘汗国。西州回鹘占领了伊州,到了宋朝初年,归义军地盘只剩下沙州和瓜州。
五代时期,中原,没有能力干涉西北局势。宋朝建立后,由于陷入与辽国的战争,同样无力收复西北失地。在此期间,归义军一直向中原各王朝称臣,使节往来不断。公元1031年以后,归义军的记载从史书上消失了,其最终究竟灭亡于何时,灭亡于谁仍不清楚。分析可能是被回鹘灭亡,也可能是被西夏灭亡。
头条号“谈史说事”欢迎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