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用一首诗,让大家知道你的家乡在哪
刘秀起兵出南阳,
人称东汉面位王。
孔明抒怀《出师表》,
躬耕南阳天下晓。
锡禹挥毫《陋室铭》,
南阳茅芦无白丁。
日本人真的是徐福带去500童男童女的后代吗
不知题主看的是什么书?应该是演义类之类的书吧。徐福,《史记》里也称为徐市,他是秦朝人,准确的说是战国末期齐地之人。
齐国是神仙方术流行的地方,这跟齐地靠海有关 ,大海茫茫,无边无际,很容易让人产生“海上或海外别有天地”的想法。尤其是海上偶尔会出现“海市蜃楼”的神奇现象,加深了人们对“神仙福地”的向往。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记载:“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
《淮南衡山列传》说徐福带领三千童男童女,到一块有平原有沼泽的地方,称王不回来了,可没说去日本。即便这个记载,跟《史记.秦始皇本纪》也是有出入的。
徐福两次出现在《史记.秦始皇本纪》里。
。
公元前219年,即始皇帝二十八,统一六国后的第三年,那一年秦始皇41岁。
在灭六国后的两年间,嬴政称皇帝,销毁天下兵器,车同轨,书同文,迁徙天下富豪12万户到咸阳,文治武功冠绝古今,志得意满的他封禅泰山。
那一年,始皇帝嬴政南登琅琊台,《史记》记载始皇帝“大乐之,留三月”。
可以想见,为了经略天下,他几十年如一日殚精竭虑,终于功成天下,此时此刻的他在琅琊阁上眺望大海,必定是内心汹涌澎湃,豪情万丈,此时用曹操的那句诗形容再恰当不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始皇帝在琅琊台足足呆了三个月,三个月里他可能不止一次的看到了海市蜃楼,也就在这时以徐福为代表的齐地方士,簇拥了过来,向始皇帝嬴政忽悠说,海上有仙山,山上有不死神药,于是秦始皇遂果断派遣徐福带领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药。
《秦始皇本纪》记载:既已,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可是,九年后……
公元前211年,天上出现荧惑守心,紫薇星黯淡无光,惊惶的秦始皇决定第五次东巡。
210年即将五十岁的秦始皇,再次来到了琅琊台,到了知天命的年龄,本来一切都该看开,可是一向性格刚烈强悍的他,可能由于多年处心积虑,疲于政事,身体状况已经每况愈下,他对于长生的渴求也变得越来越强烈。
而多年入海求药的徐福却一无所获。面对秦始皇的问责,徐福谎称自己已经找到仙山,一直未能登陆是因为有“大鱼”阻拦。
于是秦始皇亲自率领精锐的护卫,沿着东海岸巡视,竟然真的遇见一条鲸鱼,最后用连弩把鲸鱼杀了。
据推测,秦始皇可能把这只鲸鱼熬干了鱼油,做成始皇陵里的“长明灯”,即鱼膏。
《秦始皇本纪》记载:还过吴,从江乘渡,并海上,北至琅邪。方士徐市等入海求神药,数岁不得,费多,恐谴,乃诈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愿望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驽射之。”
从《秦始皇本纪》记载来看,徐福是带了童男童女去寻药,至于多少人没有具体说,而且此次出海,并没有一去不复返。
说徐福一去不复返的,是淮南王刘安的武将伍被。当时淮南王刘安囚禁伍被父母,逼迫伍被,伍被长篇大论说了一番话,提到了徐福。提到徐福带领三千童男童女,入海求仙不回来了。其实想表达的是秦始皇无道导致天下离心离德,人们纷纷起来反抗,辩解和劝诫的意思明显。
后来,徐福入海求药的历史事件出现了诸多演绎。流传最广的就是徐福东渡日本,繁衍生息。日本许多人称自己是徐福的后代,据说还有天皇在公开场合宣称自己是徐福后人。
据传说,徐福是在日本第七代孝灵天皇时东渡来到日本,到达富士山,为当时的日本带来许多先进技术,徐福则自称为秦之徐福,他的后代遍布日本各地。
现在日本不少城市都有徐福公园、徐福庙,而且新宫市还保存有徐福陵墓,雕刻着“秦徐福之墓”五个汉字。
客观的讲,徐福东渡日本,不能完全否认他的真实性,毕竟徐福第二次见完秦始皇后,不久秦始皇暴毙沙丘,之后陈胜吴广起义,几年间秦国灭亡,徐福第一次带领的几千个童男童女也应该长大了,这批人何去何从,历史太长,已经无可考证了。
秦始皇带人射杀鲸鱼后,徐福是否又带一批童男童女入海,《秦始皇本纪》再没有记载,只能留给后人无限想象。
贵州有哪些著名的古寺名刹
贵州的寺院遍及全省名地,有几十座较为出名,而贵州省最著名的大型古寺名刹有以下一些,特介绍如下,供读者参阅。
一、黔明寺——贵阳市南明河畔阳明路。全国首批重点寺庙之一,始建于明末。现今贵州省协会、贵阳市协会均设于寺内。
二、弘福寺——贵阳市黔灵山群峰中心。距城市1.5Km,始建于清康熙11年,由赤松和尚开创。为黔南第一山;贵州首刹;十方丛林,贵州首创;弘福意为弘佛大愿,救人救世,福我众生,善始善终。
三、迎祥寺——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南街。始建于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智安法师创建。
四、西普陀寺——贵阳市金阳新区云峰大道龙井路。该寺是贵州历史上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品味最上等级的比丘尼众道场。
五、巢凤寺——贵阳市清镇县。始建于明初,誉为黔中圣地!
六、古林寺——贵阳市乌当区东风镇。明洪武年间创建。距今有六百多年历史。
七、丹霞山护国寺——六盘水市。寺中珍藏有光绪皇帝御赐之物,还珍藏有千年历史的贝叶经;以及供奉有馈赠的玉佛。
八、天台山伍龙寺——安顺市。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590年左右始建)。
九、东林寺——贵阳市。明末所建。
十、湘山寺——遵义市。始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公元766一779年,原名万福寺,为全国重点寺院。湘山寺以石奇、洞幽、寺灵、水秀称著。
十一、觉园尼庵——贵阳市区内。始建于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年,原名长生庵。
明白了吗?欢迎点击关注,感谢阅读和点赞。
【本图片系来自网络,首先表示感谢,如有侵权,请联系立刻删除】
贵州十大旅游景点排名,有谁知道的可以来说下吗
1.黄果树大瀑布,位于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因连环密布的瀑布群闻名中外,被誉为"中华第一瀑"。
2.梵净山,位于印江,松桃,江口三县交界处,梵净山是我国历史名山,自然风光奇特,历史遗迹众多。
3.云台山,位于施秉县北部,以其自然原始生态,天象奇观,奇峰丽水,遗址道教古刹等人文自然奇观为特色,云台山景区被列为"南方喀斯特"第二批申报自然世界遗产预选地之一。
4.红枫湖风景名胜区,红枫湖在于贵阳市西郊,是贵州西线黄金旅游第一站,是一个集湖光山色,熔岩地貌少数民族风情为一体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5.织金古建筑群,古建筑群位于贵州省织金县,织金古城,山清水秀,溪涧纵横,古迹众多,包括佛寺,道观,文庙,书院,会馆,祠堂,衙署,宝塔,古道,民居,作坊等等,古城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欣赏价值!
6.南江大峡谷,位于开阳县,以气势恢宏的喀斯特峡谷风光和千姿百态的瀑布群,是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都很高的风景名胜区。
7.龙宫风景区,景区位于安顺市,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龙宫以水溶洞群为主体,集旱瀑布,峡谷,绝壁,峰丛,溪河,宗教为一体构成一幅怡人自得的人间仙境!
8.青岩古镇,位于贵阳市南郊,拥有六百多年历史的军事古镇,贵州四大名镇之一,古镇设计精巧,工艺精湛,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飞角重檐,悠悠古韵,是最具魅力小镇之一。
9.百里杜鹃,百里杜鹃位于毕节市大方黔西两县交界,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原生杜鹃林,每年三四月份杜鹃盛开,微风轻拂,花海滚滚,美不胜收。
10.织金洞,位于织金县的苗寨乡,长6.6公里,最宽175米,分上中下三层,洞中分布石芽石柱石笋等千奇百怪的溶洞自然景观,被誉为"岩融奇观,溶洞瑰宝"!
《白鹿原》讲得是什么故事
这是一部描述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两大家族、三代人、时间跨度从清末到解放后,半个多世纪的爱恨情仇的长篇小说。
白嘉轩与鹿子霖分别为两大家族的核心人物。
在白鹿原上,白家因为是族中老大,故世袭族长一职。只是人丁不够兴旺,总是一脉单传。
白秉德老汉的儿子白嘉轩,年轻时颇为不顺,他六娶六丧。
为了传宗接代,家里变卖了大部分家产,父亲也在这期间得了急病死去。
在一个雪天,白嘉轩无意中在一块土地上发现了一个秘密。经姐夫指点,得知那是白鹿原上的精灵所化。
为了把那块原本属于鹿子霖家的地弄到手,白嘉轩颇费了一番心思,终如所愿。而后他娶了第七任妻子吴仙草,命运由此一帆风顺。
他从种植罂粟开始,换来了大量银元。妻子也一口气给他生下了两个儿子:孝文、孝武。人财两旺的日子显得热气腾腾的。
不久,白嘉轩与鹿子霖因为争买寡妇家的土地而大打出手。
在冷先生的劝解和白嘉轩的姐夫——关中大儒朱先生的调解下,重归于好,并共同帮助寡妇度过难关。从此,白鹿村也有了“仁义村”的美誉。
接替族长一职的白嘉轩致富后,开始牵头重修祠堂,并在村里建学堂,让孩子们都能接受教育。这让他的声望日增。
祠堂建成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开办白鹿书院,深受一方百姓爱戴的朱先生亲自拟就《乡约》,让村民们的日常生活有了行为规范。
白家的人口继续增加,有了三个儿子后,又添了女儿白灵,她更是白嘉轩的心头肉。
接下来,清朝灭亡,取而代之。始终感觉被白嘉轩压了一头的鹿子霖,这回可算扬眉吐气了,因为他当上了乡保障所的乡约。
鹿子霖上任后的首要任务是向村民们征收新增的税。这对穷苦的农民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的事。
白嘉轩暗中组织,掀起了一场万人的运动。后来,他又在祠堂处置赌鬼,安抚他们的家人,威望进一步得到提高。
白嘉轩敦厚仁义,视长工鹿三为自家兄弟,曾出资让鹿三的儿子黑娃去上学。
奈何黑娃总觉得白嘉轩的腰杆挺得太直了,在他面前感觉拘束,宁愿出去打工扛活。
在打工期间,黑娃迷上了东家郭举人的小老婆田小娥。
田小娥骨子里充满了反叛与抗争精神,她敢于冲破封建樊篱的约束,和黑娃走到一起。
事情败露后,她被休回娘家。黑娃费劲周折,带小娥回了原上。
当然,他俩的爱情在封建思想严重的村里注定是不被祝福的。但是,这并不妨碍两人开始幸福的生活。
他们在远离村庄的破窑里白手起家,把苦涩的日子过得甜蜜无比。
对这种生活,唯有一人是羡慕的,那就是鹿子霖的长子鹿兆鹏。
兆鹏是个接受过新学教育的有志青年,他向往自由恋爱,却被父亲指婚,令其娶冷先生的大女儿为媳。
说起冷先生,他是镇上有名的中医,与白、鹿两家皆为世交。
为了达到平衡和亲上加亲的关系,他将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兆鹏和孝武。
鹿兆鹏抗争,却被父亲三巴掌打进婚房,只在新婚之夜履行了一下作为丈夫的义务,从此誓不回家。
时局混乱,原上的军阀来了一批,又换了一拨。有着新思想的兆鹏和弟弟兆海以及白灵都加入了革命。
白鹿原在已成为党员的鹿兆鹏的领导下,掀起了一场“风搅雪”运动。
以黑娃为首的三十六兄弟积极参与,以农协的名义铡恶霸,砸乡约条文,甚至连鹿子霖也被游街示众。
其后,国民党开始疯狂报复。兆鹏机智逃脱。黑娃也在他的介绍下投奔革命军,凭着过硬的本领,成了旅长的贴身警卫。
这时,好色的鹿子霖却利用田小娥救黑娃心切的心理,把策反工作做到了她的床上。
洞知此事的白嘉轩,将田小娥与替罪羊绑在祠堂里,施以刺刷之刑。
这无疑是打了鹿子霖的脸。于是他设计,让田小娥白嘉轩的长子白孝文。
再说,革命失败后,黑娃沦为土匪头子,他指使手下抢劫白、鹿两家。鹿子霖的父亲死于这场劫难,白嘉轩挺直的腰杆也被打成了驼背。
相比驼背,有个更大的灾难差点将白嘉轩,因为他发现了孝文与小娥的秘密。将名誉看得比生命还重的白嘉轩,又一次在祠堂施起了刺刷之刑。
这一回,对象却是自己曾寄予厚望的长子。
被父亲鄙弃的白孝文索性破罐子破摔,颜面、亲情,他统统不要了。
父子俩似乎在进行一场博弈,互相较着劲。在大饥荒中,他将分家所得的田地、房子都卖给了鹿子霖,转手就进了田小娥的破窑。
他扔下家中因断粮而饿得全身浮肿的妻子,甚至在她饿死时也不屑一顾。
他整日沉迷于小娥的温柔乡中,两人一起吸食,直到花光了最后一文钱,落到出门乞讨的地步,如野狗般地苟活着。
后来,却又是鹿子霖将他从困境中解救出来,举荐他去了县上的保安团,从此命运再次发生逆转。
田小娥,却被自己的公公鹿三刺死在床上,因为他觉得这个女人是个祸害。
而原上,先后经历了大旱、饥荒、瘟疫,一次次把人们逼到了绝境。
鹿三老婆,仙草等人都死于这场瘟疫。好在,一场大雪,让人们又缓了过来。
白灵,随着革命的洗礼,也越来越成熟,她成了一个坚定的布尔什维克。在一次执行任务时,她被指令与人假扮夫妻。
出人意料的是,对方竟然是兆鹏。
因为共同的信仰和一起经受的考验,让两人产生了真挚的爱情而结合。只是,她最后竟屈死于自己同志手中,未免让人感到悲愤。
鹿兆海,原来同白灵是一对小情侣,却因为政见的不同,选择了国民党,两人因此分道扬镳。
但不论在哪个阵营,他热衷,虽然最终死于国共两党的内战之中,依然是值得敬佩的。
最让人感动的,是黑娃的改变。他在归顺保安团后,娶了一位知书达理的好太太,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他的内心逐渐变得柔软。
他拜在朱先生门下,努力“学为好人”。
在解放战争中,他主动投诚,并牵头策反了包括孝文在内的两位营长,起义成功。
而白孝文,骨子里就是一个投机分子。
他迫于形势,倒向党一边。在革命胜利后,却撇开他人,抢先向上级邀功。
在解放后,当上了县长的白孝文处心积虑地给黑娃加上莫须有的罪名,设计杀害了他。
白嘉轩替黑娃求情而未果,想到大儿子如此歹毒,他气得“气血蒙目”,因此瞎了一只眼睛。
刁钻圆滑的鹿子霖,却没有落得好下场。小儿子战死沙场,大儿子也在革命胜利后不知所踪。
解放后,当他被民兵押去台下陪斗时,终于疯掉了,最后被冻死。
这就是《白鹿原》一书的故事梗概。
面对着这样一部如史诗般气势恢宏的文学巨著,深深地被作者陈忠实三十年磨一剑的深厚的文学功底,及对关中大地深沉的热爱所折服。
巴尔扎克说:“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的确如此。更多的精彩,还希望读者自己去领会。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