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柯迪亚克装潢包
-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下册各章知识树或知识框架
- 初一上册人教版地理复习提纲.急求!
- 据考证夏朝始于前2070年左右,距今不过4100年,为什么我们常说中华5000年
- 挖土党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他们挖了半天有什么收获
柯迪亚克装潢包
木门没听般实木贴板放漆含五金 1500套实木贴皮 含复合套900-1200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下册各章知识树或知识框架
2007年七年级上期地理知识提纲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1.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圆地方 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环球航行 地球卫星照片
2.地球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4.纬线:
●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特点:①形状都是圆;②长度不相等,最长的纬线是赤道,最短的纬线是南极点和北极点.③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划分方法:赤道为0°度纬线,从赤道向两极各划分为90°.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
●南纬、北纬辨别:纬度向南越来越大为南纬;纬度向北越来越大为北纬.
●重要纬线:
赤道: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回归线(南北纬23.5度),太阳直射的最南、最北界限,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极圈(南北纬66.5度)温带和寒带得分界限,极昼极夜的最南、最北界限.
●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地区(0°—30°);中纬度地区(30°—60°);高纬度地区(60°—90°).
5.经线:
●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相交的半圆.
●特点:①形状都是半圆;②长度都相等;③指示南北方向.
●划分:从0°经线起向东、向西各分为180°;0°经线向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向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
●东经、西经辨别:经度向东越来越大为东经,经度向西越来越大为西经.
●重要经线:
本初子午线(0°经线):经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180°经线:既是180°E ,又是180°W.习惯上称作180°经线;
20°W和160°E经线:把地球平分为东西两半球;东半球的范围是<20°W、<160°E ; 西半球的范围是>20°W、>160°E.
6.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7.地球自转:
定义:地球绕地轴不停的旋转运动.
运动方向:面对地球自西向东;从北极看是逆时针方向;从南极看是顺时针方向.
周期:一天(或24小时).
地理现象:产生昼夜更替现象和时间差异.
8.地球公转
定义:地球绕着太阳的旋转运动.
运动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年.
地理现象:四季变化(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9.地球公转示意图:课本P11
10.五带的划分:
划分依据: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
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带,终年炎热,有太阳直射现象.
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温带地区的四季变化现象明显.
寒带:北极圈以内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内为南寒带.寒带地区终年寒冷,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11.地图三个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2、比例尺:
●公式:比例尺=
换算时注意单位的统一.
●表示.数字式.2.线段式.3.文字式.
●大小判断:比例尺是一个分数.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地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地区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13.方向:①通常情况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画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③经纬网地图上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4.图例:熟悉常用图例.P14
15.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16.等高线:
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1.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同;
2.等高线都是闭合的曲线;
3.不同海拔高度的等高线一般不相交.
17.等高线地形图:
18.地形判读:
●等高线密集处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处表示坡缓.
●地形部位:①山顶一般用▲表示.②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位由高处向低处凸出.③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位由低处向高处凸出.④鞍部:相临两山顶之间的较低部位.⑤陡崖:等高线重合的地方.
19.地形剖面图:能够直观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高低起伏状况.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20.基本概念:大陆;岛屿(格陵兰岛面积最大);大洲;半岛;海峡.(P28)
21.海陆分布状况
①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概括的说是三分海洋七分陆地.
②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③无论怎样划分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多于陆地.
④大洲基本上是一南一北对称分布.
⑤大陆的轮廓多呈三角形.
22.大洲和大洋的分布:课本P29
23.位置:
东半球: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西半球:北美洲、南美洲.
北半球: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
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24.面积从大到小顺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25.大洲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分界:巴拿马运河.
●亚、北美洲分界:白令海峡.
26.熟悉和掌握:①本初子午线、东经120°、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穿过的大洲;
②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和大洋(北冰洋);③纬度最高的大洲(南极洲)和大洋(北冰洋).
27.四大洋分布特征:
1.太平洋跨东西和南北半球,主于西半球;
2.大西洋跨东西和南北半球,位于东西半球分界处,呈”S”型;
3.印度洋全部位于东半球;
4.北冰洋全部位于北半球.
28.海陆变迁:
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
29.板块学内容:
地球表层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图P37)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30.红海是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形成的.
青藏高原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抬升形成的.
地中海缩小是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31.天气的特点:
①天气是短时间的,经常变化的大气状况;
②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32.卫星云图:
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
33.常见的天气符号:(P46)
记住和掌握常见的天气符号.
34.气温日变化:
一天之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天之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作气温日
较差.
35.气温年变化:
一年之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正好相反.
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36.气温分布规律
①世界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②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③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度.
37.降水的分布规律:
①从赤道向两极降水量递减;
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东岸受惠于季风气候);
③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④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8.主要气候类型:(图P52)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
热带草原气候
终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南北两侧.
热带季风气候
终年高温,降水分雨旱两季.分布在亚洲的东南部和南部.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大陆内部.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低温少雨.主要分布在的南部地区、日本和韩国南部.
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附近的大陆西岸.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主要分布在的北部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日本北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降水稀少.主要分布在亚洲和欧洲的大陆内部.
温带海洋性气候:
常年温和湿润.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附近的大陆西岸.
寒带气候:
终年寒冷,降水稀少.分布在两极地区.
39.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等.近年来,全球气候有逐渐变暖的趋势.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40.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的十分缓慢;18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加速.2006年3月,世界人口达65亿.
4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增长的速度就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42.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最低的是欧洲;发展家人口增长快,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
43.世界人口分布: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44.四大人口稠密区: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这里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欧洲、北美洲东部(这里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
44.人口增长过快产生的问题: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饥饿贫困.
45.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
46.人口的合理增长:人口的增长应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47.划分人种的依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
48.人种的分布:
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西部和南部;非洲的北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美洲地区(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
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大洋洲、美国、印度南部等地.
49.联合国工作语言:
汉语:分布在和东南亚地区.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英语:欧洲的西部(英国)、北美洲、大洋洲及亚洲南部(印度).是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俄语:俄罗斯和中亚地区.
法语:法国、非洲中部和南部的一些国家(原属于法国的殖民地).
西班牙语:西班牙及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原属于西班牙的殖民地).
阿拉伯语: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的阿拉伯国家.
50.三大宗教:
教: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亚洲的西部,目前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教堂)
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清真寺)
:创始于古印度,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庙宇)
51.聚落分类: 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一般来说,先有乡村后有城市.目前,全世界大约有一般以上的人住在城市.
52.聚落分布: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较密集.
53.聚落形成与发展因素:①水源充足;②土壤肥沃、适宜耕作;③地形平坦;④交通便利;⑤自然资源丰富等.
54.聚落发展与保护: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民俗等信息.因此应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
55.国家和地区:记住面积广大的6个国家的名字、轮廓、所在大洲.(课本P8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住人口超过1亿的10个国家的名称、所在大洲.(P8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道地跨两大洲的国家及所跨大洲:俄罗斯、埃及、土耳其.(P 8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国际合作:
①南南合作、南北对话的含义.(P91)
②知道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
57.知道主要的发达国家及分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8.能够从工业、农业、服务业三方面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家的经济差距.(P90)
59.重要的国际组织:(P9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一上册人教版地理复习提纲.急求!
2007年七年级上期地理知识提纲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1.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圆地方 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环球航行 地球卫星照片
2.地球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4.纬线:
●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特点:①形状都是圆;②长度不相等,最长的纬线是赤道,最短的纬线是南极点和北极点.③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划分方法:赤道为0°度纬线,从赤道向两极各划分为90°.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
●南纬、北纬辨别:纬度向南越来越大为南纬;纬度向北越来越大为北纬.
●重要纬线:
赤道: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回归线(南北纬23.5度),太阳直射的最南、最北界限,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极圈(南北纬66.5度)温带和寒带得分界限,极昼极夜的最南、最北界限.
●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地区(0°—30°);中纬度地区(30°—60°);高纬度地区(60°—90°).
5.经线:
●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相交的半圆.
●特点:①形状都是半圆;②长度都相等;③指示南北方向.
●划分:从0°经线起向东、向西各分为180°;0°经线向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向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
●东经、西经辨别:经度向东越来越大为东经,经度向西越来越大为西经.
●重要经线:
本初子午线(0°经线):经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180°经线:既是180°E ,又是180°W.习惯上称作180°经线;
20°W和160°E经线:把地球平分为东西两半球;东半球的范围是<20°W、<160°E ; 西半球的范围是>20°W、>160°E.
6.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7.地球自转:
定义:地球绕地轴不停的旋转运动.
运动方向:面对地球自西向东;从北极看是逆时针方向;从南极看是顺时针方向.
周期:一天(或24小时).
地理现象:产生昼夜更替现象和时间差异.
8.地球公转
定义:地球绕着太阳的旋转运动.
运动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年.
地理现象:四季变化(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9.地球公转示意图:课本P11
10.五带的划分:
划分依据: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
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带,终年炎热,有太阳直射现象.
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温带地区的四季变化现象明显.
寒带:北极圈以内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内为南寒带.寒带地区终年寒冷,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11.地图三个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2、比例尺:
●公式:比例尺=
换算时注意单位的统一.
●表示.数字式.2.线段式.3.文字式.
●大小判断:比例尺是一个分数.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地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地区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13.方向:①通常情况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画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③经纬网地图上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4.图例:熟悉常用图例.P14
15.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16.等高线:
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1.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同;
2.等高线都是闭合的曲线;
3.不同海拔高度的等高线一般不相交.
17.等高线地形图:
18.地形判读:
●等高线密集处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处表示坡缓.
●地形部位:①山顶一般用▲表示.②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位由高处向低处凸出.③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位由低处向高处凸出.④鞍部:相临两山顶之间的较低部位.⑤陡崖:等高线重合的地方.
19.地形剖面图:能够直观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高低起伏状况.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20.基本概念:大陆;岛屿(格陵兰岛面积最大);大洲;半岛;海峡.(P28)
21.海陆分布状况
①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概括的说是三分海洋七分陆地.
②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③无论怎样划分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多于陆地.
④大洲基本上是一南一北对称分布.
⑤大陆的轮廓多呈三角形.
22.大洲和大洋的分布:课本P29
23.位置:
东半球: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西半球:北美洲、南美洲.
北半球: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
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24.面积从大到小顺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25.大洲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分界:巴拿马运河.
●亚、北美洲分界:白令海峡.
26.熟悉和掌握:①本初子午线、东经120°、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穿过的大洲;
②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和大洋(北冰洋);③纬度最高的大洲(南极洲)和大洋(北冰洋).
27.四大洋分布特征:
1.太平洋跨东西和南北半球,主于西半球;
2.大西洋跨东西和南北半球,位于东西半球分界处,呈”S”型;
3.印度洋全部位于东半球;
4.北冰洋全部位于北半球.
28.海陆变迁:
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
29.板块学内容:
地球表层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图P37)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30.红海是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形成的.
青藏高原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抬升形成的.
地中海缩小是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31.天气的特点:
①天气是短时间的,经常变化的大气状况;
②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32.卫星云图:
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
33.常见的天气符号:(P46)
记住和掌握常见的天气符号.
34.气温日变化:
一天之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天之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作气温日
较差.
35.气温年变化:
一年之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正好相反.
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36.气温分布规律
①世界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②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③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度.
37.降水的分布规律:
①从赤道向两极降水量递减;
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东岸受惠于季风气候);
③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④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8.主要气候类型:(图P52)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
热带草原气候
终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南北两侧.
热带季风气候
终年高温,降水分雨旱两季.分布在亚洲的东南部和南部.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大陆内部.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低温少雨.主要分布在的南部地区、日本和韩国南部.
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附近的大陆西岸.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主要分布在的北部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日本北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降水稀少.主要分布在亚洲和欧洲的大陆内部.
温带海洋性气候:
常年温和湿润.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附近的大陆西岸.
寒带气候:
终年寒冷,降水稀少.分布在两极地区.
39.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等.近年来,全球气候有逐渐变暖的趋势.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40.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的十分缓慢;18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加速.2006年3月,世界人口达65亿.
4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增长的速度就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42.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最低的是欧洲;发展家人口增长快,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
43.世界人口分布: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44.四大人口稠密区: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这里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欧洲、北美洲东部(这里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
44.人口增长过快产生的问题: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饥饿贫困.
45.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
46.人口的合理增长:人口的增长应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47.划分人种的依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
48.人种的分布:
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西部和南部;非洲的北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美洲地区(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
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大洋洲、美国、印度南部等地.
49.联合国工作语言:
汉语:分布在和东南亚地区.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英语:欧洲的西部(英国)、北美洲、大洋洲及亚洲南部(印度).是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俄语:俄罗斯和中亚地区.
法语:法国、非洲中部和南部的一些国家(原属于法国的殖民地).
西班牙语:西班牙及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原属于西班牙的殖民地).
阿拉伯语: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的阿拉伯国家.
50.三大宗教:
教: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亚洲的西部,目前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教堂)
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清真寺)
:创始于古印度,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庙宇)
51.聚落分类: 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一般来说,先有乡村后有城市.目前,全世界大约有一般以上的人住在城市.
52.聚落分布: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较密集.
53.聚落形成与发展因素:①水源充足;②土壤肥沃、适宜耕作;③地形平坦;④交通便利;⑤自然资源丰富等.
54.聚落发展与保护: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民俗等信息.因此应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
55.国家和地区:记住面积广大的6个国家的名字、轮廓、所在大洲.(课本P8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住人口超过1亿的10个国家的名称、所在大洲.(P8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道地跨两大洲的国家及所跨大洲:俄罗斯、埃及、土耳其.(P 8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国际合作:
①南南合作、南北对话的含义.(P91)
②知道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
57.知道主要的发达国家及分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8.能够从工业、农业、服务业三方面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家的经济差距.(P90)
59.重要的国际组织:(P9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据考证夏朝始于前2070年左右,距今不过4100年,为什么我们常说中华5000年
1996年,国家启动了一项研究夏、商、周三个历史朝代确切年代表的工程,名字叫:夏商周断代工程,经过几年的科学研究,把大禹的儿子姒启建立的夏朝起始年代确定在公元前2070年,这就是夏朝的开始。
到公元前1600年,夏朝灭亡,商朝建立,然后到公元前1046年,商朝灭亡,周朝建立,之后便是我们熟悉的西周,西周在公元前771年结束,历史就进入了东周,也就是春秋和战国,直到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统一天下建立了秦朝。
华夏部落黄帝时期疆域
如果以夏朝为华夏历史的第一个奴隶制朝代,那么今天是公元2021年,夏朝距今一共有2021 2070=4091年,也就是夏朝距今只有4091年,但是,我们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怎么来的呢?
因为上下五千年不是从夏朝开始计算的,而是从黄帝登基开始计算的。
几乎所有人类最早的记载都是神话故事,比如国内出版的《上下五千年》这本书,有很多版本,但都是从开天地这个神话故事开始的,这本书上说在开天地之间,整个宇宙是混混沌沌的一团气,然后出了个氏,他拿起一把大斧劈了开来,轻的东西上升,就成了天,重的东西下沉,就成了地,然后天和地不断地生长,世界就出来了。
夏朝疆域
接着还有女娲造人的故事,说是劈开了天地之后,世界上还没有人,于是女娲用泥土捏造了很多人,于是人类就出现了,也好,女娲也罢,这些都是神话故事,但是他们都是出现在古籍中的人物。
的传说最早是出自三国时期东吴太常卿徐整的《三五历记》这本书,而女娲的名字最早是出现在怪异古籍《山海经》中,但没有说造人,而东汉时期泰山太守应劭所写的《风俗通义》中有关于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
一般来说,关于人类的起源主要就是进化论的说法 ,人类是由古猿人进化而来,比如云南发现的元谋猿人,距离今天有170万年,再比如北京猿人,距离今天是68万~72万年前,这些都是原始社会的人类,没有文字,没有语言,只有生活轨迹,但是这些人是会进化的,人类就是在不断地进化之中发展的,而历史的准确记载就是从黄帝开始的。
女娲造人
黄帝不是神话故事,而是华夏的人文始祖,历史发展到黄帝时期,华夏人进入了原始部落社会的晚期,黄帝是首领,自然是父系社会了,根据推算黄帝即位当部落首领的时间是在公元前2698年,这一年黄帝正好20岁,华夏有一种古历就是黄帝历,以黄帝登基的那一年作为纪年的元年,也就是公元前2698年是黄帝纪年元年。
如果以黄帝纪年来算,今年是黄帝纪年4718年,差不多是五千年,上下五千年并不是一个准确的数字,而是一个大概的数字,再说了黄帝也有父母,他前面也有历史,所以笼统地把历史称为上下五千年,其中的上和下也有公元前和公元后的说法,公元前是倒着来的,数字越大,越久远,这就是上下五千年的由来。
华夏始祖:黄帝
那么这种说法有证据吗?
当然有,有出土的遗址来说明问题。
斟鄩(zhēn xún)一直被认为是夏朝的都城,因为在这里发现了二里头遗址,斟鄩这个地方是今天河南省洛阳附近的伊洛平原一带,包括河南登封和禹州,同时在附近发现了二里头遗址,经过碳14的检测,二里头遗址的时间在公元前1900年左右,距离今天有3920年,正好是夏朝存在的时期,二里头发现了青铜冶炼遗址、宫殿城墙遗址、道路遗址,还出圭了大量的青铜器、陶器、玉器、漆器、绿松石器。
还有龙山文化遗址,地址是在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这里出土了精美的黑陶,此外还有陶器、石器、骨蚌器和角器,经过检测龙山文化遗址存在的时间是在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2000年,也就是说距离今天有4021年~4521年,按照推算,龙山文化遗址正是黄帝与他的长子少昊所生活的时期,黄帝是在公元前2597年去世,他的儿子少昊在同一年成为华夏部落的首领。
二里头遗址复原图
除此之外,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镇仰韶村还发现了仰韶遗址,仰韶遗址一共有三期,这里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骨器、蚌器,还有原始村落、墓葬等遗址,经检测存在的年代是在公元前4933年~公元前2923年,仰韶文化延续了2000年左右,也就是说这是距离今天6954年~4944年,这个时期正好是黄帝之前200年~2000年的时期,也就是黄帝之前的原始部落时期。
所以,这三个文化遗址可以证明从黄帝之前2000年到夏朝时期是存在,虽然没有找到出土的文字记载,但是遗址可以证明中华文明有五千年的历史,这也就是上下五千年的由来。
原始人类
除了出土遗址的证明之外,还有史书的记载,比如史记就记载了《五帝本纪》,而五帝本纪就是从黄帝开始记载,在司马迁的眼中,的历史也是从黄帝时期开始的,所以后人发明了黄帝历,以黄帝纪年来表示年代。
《史记 五帝纪》中记载了五帝其实是六个人,分别是:黄帝、颛顼、帝喾、帝挚、尧、舜。《五帝纪》之后就是《夏本纪》,记载了夏朝君主的世系,夏朝的首任君主是夏禹,之后便是夏禹的儿子姒启,最后到夏朝的末代君主夏桀,之后便是《殷本纪》、《周本纪》和《秦本纪》,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然后就形成了五千年华夏历史。
挖土党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他们挖了半天有什么收获
“挖土党”这个名字很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将之当成是什么“土夫子”、“摸金校尉”之类的盗墓贼,但实际上军圈儿里的“挖土党”指的是“战争遗迹猎人”(war-relic hunters),这是一帮以各种目的发掘二战遗迹的人。
上图.遗迹里挖出的刺刀、莫洛托夫鸡尾酒、RGD-33手榴弹
大部分的挖土党都是比较忠实的军迷或历史爱好者,其中也有不少学科内的专业人士,他们将发掘第二次世界大战遗迹当成了研究项目。
二战已经距离现代新生一代太过遥远,再过不了多久二战的残骸就会成为百年遗迹了,而在此之前,通过“挖土党”行为,是可以提早在时间把二战遗迹进一步破坏之前,将那些有价值的东西采掘出来并加以保护,给后人一个更清晰的历史视觉。
比如上图的那门大炮,它是在纳尔瓦河沼泽中挖出来的大宝贝,2018年一个叫“Otsing”的挖土党组织发现了它,这是一门1927年式76.2mm的团属火炮,属于1943年式76mm炮装备前,苏联红军最重要的野战炮之一。
那门它是如何进入纳尔瓦河沼泽的呢?人们根据它带出了一段血腥的二战往事,1944年,一队苏联红军从纳尔瓦河南岸出发,试图通过Narva-Tallinn的道路包抄河左岸的德军,但他们的计划失败了,双方发生了血腥的战斗,所有人都留在了那里。
这些战争细节对战史的丰富相当有用,如果你不去发现它们,便只能让这些历史跌落尘埃,然后再也找不到了。它们就如同武汉中山舰博物馆里的中山舰一样,如果你把它仍在江里不去打捞,那么一段历史就这样被忘却了。
也有不少人是出于更高尚的目的进行发掘,他们希望能重新收拾那些被人遗忘的战场,然后将留在那里不能归家的战士遗骸送回去。因为他们的发掘,目前已经发现了无数被留在战场上的遗体。
比如苏联女飞行员丽迪雅·弗拉基米罗芙娜·利特维亚克(Lydia Vladimitovna Litvyak),这位21岁的姑娘在战争爆发后加入了空军,与德军英勇作战并成为人类第一个斩获战绩的女性飞行员。自1942年起,她出击168次,击落敌机12架(11架战机,1个校射气球),合作击毁3架,成为被称为“斯大林格勒的白玫瑰”的双料王牌。
但1943年8月1日出击对一些强击机护航后,丽迪雅的战机再也没有回来,有人声称她与两架BF109缠斗,然后消失在远方的天际。
(中文网的上翻译都喜欢称她为白百何(white Lily 白色莉莉),但她被用的最多的称呼是“White Rose of Stalingrad”斯大林格勒的白玫瑰)
由于再也没有找到丽迪雅,且有人传说她被俘或投敌了,因此这位女飞行员成为一宗悬案,被列为失踪人员处理,虽然她得到了一大堆勋章,但她的战友都不相信她失踪了,拒绝帮忙认领勋章。
1979年时,几个男孩在田野上闲逛,他无意间发现了一个土洞,然后发现了一些残骸和降落伞,经过“挖土党”的发掘和比对后,人们才认出这就是当年消失的丽迪雅·弗拉基米罗芙娜·利特维亚克。于是历史的悬案大白,人们终于能在36年后为这位苏联英雄修筑纪念碑了。
另一个760混合航空团失踪飞行员鲍里斯·拉扎列夫也是如此,但他被发现的更晚。1943年2月21日,卡累利安前线驾驶英制“飓风”战斗机的拉扎列夫中士,在空战中被德国飞行员奥伯·费尔德韦贝尔·鲁道夫·穆勒击落,拉扎列夫的飞机被看到扎进了林间。
1998年时,一支“挖土党”根据些微的战时档案,找到了拉扎列夫坠毁的地方,他们在沼泽地里发掘出了飞机残骸和一支托卡列夫手枪,这只手枪被认定为拉扎列夫的配枪,它保存的相当好,连锈都没生。
之后人们想办法从淤泥中拖出了机身残骸,当年牺牲的飞行员赫然出现在眼前,他的身躯躺在机舱里,因为机舱内的汽油和机油,遗体被保护的相当好,但脚部齐腕失去,脸被仪表盘打烂。
根据事后的法医调查,拉扎列夫身中数弹,他在空战中被德国飞机的机枪射到数处要害,应该是在飞机上就已经严重受伤。他保持着一个双手紧握带子的动作,应该是准备在绝望中开舱跳伞,但最终没能成功,坠地时脚踝被斩断。
此外人们还找到了拉扎列夫的德国伞兵刀、身份证件、共青团员证、徽章、部分和钱币、德国硬币,以及两封模糊不清的信件。当时的细节是,TT手枪被放在裤袋里,还有把自制小刀,上面写着“战争第二年的朋友,鲍里斯”。
顺带人们也由此调查出了德军飞行员鲁道夫·穆勒的下落,这个德军王牌在4月份被苏军击落,然后被搜捕到并关进了战俘营,但他之后越狱失败,被苏军处决了。
进行这次发掘的是来自圣彼得堡的挖土党小组“高度”(Height),他们帮助牺牲的英雄魂归故里,拉扎列夫的遗体被送往Chupa村的军事纪念公墓进行荣誉安葬,遗憾的是他的亲友已经找不到了。
还有不少“挖土党”被称为“文物猎人”(Relic hunters),他们进行的发掘完全就是出于发财性质的,也有不少人是半公益半收益的维持自己的挖土活动,毕竟当一个挖土党可是相当消耗金钱的,而且许多战争的遗留物并不存在多少遗骸残躯,相反它们都是能赚钱的好东西。
众所周知,二战的一些军事文物在今天是相当值钱的,从一把小刀,到各种徽章、装备、遗物都拥有不等的价值,拥有不小的销售市场。比如M35头盔,原版M35很有市场,如上图那个破破烂烂的都要225美元,合1547元。它估计也是乌克兰挖土党从哪个坑坑里刨出来的。
还有如上图那样的匈牙利刺刀,它的售价更高,为425美元,合2923元。你说这样的东西怎么不让挖土党兴奋呢?
一个刨出来的德军破烂搪瓷杯,就因为是战争遗物的关系,能卖到34美元,这样的东西出现率很高。
而且这些头盔、茶杯、刺刀之类的小东西还算不了什么,真正贵重的是那些品相完好的武器,比如一支鲁格P08手枪,如果品相够好,它的收藏价可以拍到3000-6W美元的程度。哪怕是更渣一点的沃尔特P38也有1000美元左右的价格。
其它轻武器如步枪、机枪、等,也都具备不等的收藏价格,或者它们的配件也能作为商品售出,许多私人枪械收藏家以及博物馆很青睐这些挖土党的东西,甚至他们还能偶尔刨出一些稀罕玩意儿,比如战争档案、图片资料、战地文件等,也都可以作为军史资料出售。
上图是我找到的一家挖土党售卖东西的网站,他们大量的销售各种小徽章,头盔、杂物,连汉斯的狗牌都不放过,下面那个被掰过的SS狗牌居然卖到900美元。
最重要的是,它们不难找,是个集体,所以有些战争遗迹一扒拉就能扒拉出一片,掏出一堆德盔这简直不叫事儿,超低成本进货渠道。
不过比起小玩意儿,挖土党们更乐意干出一些大东西,比如那些珍贵的重装备,坦克、飞机、突击炮、摩托车等等,不少装备已经因为二战结束的历史而被大批量的废弃和回炉,能找到细节鲜明的原装备实在是件幸事,哪怕它已经在沼泽里泡了大半个世纪。
比如上图那个被吊出来的渣渣,它可不是废铁,它是辆基本完好的sdkfz250半履带车,被发现于白俄罗斯的森林湖泊里,这是德军最出名的装备,装甲掷弹兵们的“家”。
别看它已经被泡烂,全世界可找不到多少sdkfz250了,只要翻修一下,光作为展品出售都能大赚一笔。
除了“挖土”,现在还有更厉害的“打捞党”,这帮人放弃了拿着金属探测器扒拉沼泽和丛林的搞法,改为在那些战斗高发地区进行水中打捞,水下可以发现的东西一点也不比地上少。
这不,一架战机被捞出来了,黑漆漆的机身布满了水草,看机头和风扇似乎是一架伊尔-2强击机,传说中的飞行坦克。
虽然只剩下一部分残骸,但这也是足以证明战争的宝贝了,它将被进行一定程度的修葺,然后放到博物馆里,就1943年发生在刻赤海峡战斗而展出。
只要命够好,大海里捞出个长江750……呃,宝马R75也不算啥,如今这世道,车都大把的卖,更别提这原版了,换几个关键部件,高手一样能修复到压马路的水准。
那么就到这里了,还小看挖土党么?这地下埋的都是情怀,是信念,也是财富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