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克兰突然发动猛烈反扑,猛攻俄罗斯“后花园”结果会怎么样
- 木柄手榴弹便于投掷为何会被无柄手雷取代
- 40㎜火箭筒为何时至今日还在我军服役
- 如何听炮弹的啸叫声确定和自己的距离
- 《兵临城下》的瓦西里是如何使用步枪杀敌的
乌克兰突然发动猛烈反扑,猛攻俄罗斯“后花园”结果会怎么样
◎乌克兰部署在乌东部的坦克集群
实际上乌俄之间的近期持续高温化,的确快到了爆发的临界点。波罗申科在12月6号向乌东部部署了一个空中突击师,并且亲自上前线视察和激烈了。显然其已经做好了应对的装备。◎乌克兰部署在乌东部的空降突击师
但俄罗斯方面实际上也早有准备,5号美国侦察卫星给乌克兰方面提供的情报显示,在俄罗斯罗斯托夫州距离俄乌边境18公里处,俄罗斯部署了一个大型的军事基地,该基地中俄罗斯部署了包括T-64,T-62,T-72和T-80等在内的100多辆主战坦克,除此之外还有数千辆的军用卡车,以及火炮系统等。因为罗斯托夫州和乌东部顿巴斯地区公路网络发达,一旦大规模爆发,俄罗斯可以短时间内就抵达乌东部进行支援。有西方军事专家指出,在2014年乌东部危机爆发后,俄罗斯恐怕已经将陆军一半的坦克群开进了顿巴斯地区。
需要指出一点的是,负责乌东部顿巴斯地区作战的统帅,恰好就是乌克兰海军司令沃伦琴科。其作为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中率领一支岸防部队冲破俄罗斯小绿人部队封锁,进入乌克兰本土的乌克兰为数不多没有被生擒的军事将领,其对乌克兰的忠诚得到了考验,于是屡次被委以重任。同时又因为这次刻赤海峡中被扣的是其麾下军种中装备和人员,其试图在乌东部战线夺回荣誉的可能性极大,这也或许是这次顿巴斯地区发生激战的一个原因。◎乌克兰海军司令、乌东部顿巴斯地区反恐总指挥沃伦琴科
就连乌克兰方面战略研究机构“乌克兰未来研究所”的一位资深分析师也指出,今天不可能通过武力方法返回顿巴斯,这是一次尖锐的进攻。
其指出了其中厉害关系,“俄罗斯可以快速恢复大量设备,包括过时的俄罗斯标准,例如T-64,T-72。它可以在一个月内完成,”
实际上乌克兰方面目前能够组织起来的坦克集群也只有800多辆,而俄罗斯方面却拥有3030辆作战坦克和10200辆后备坦克群。作为前苏联最重要的两个加盟共和国,乌克兰和俄罗斯都深知对方有多少的军事家底。◎亚速海、克里米亚、顿巴斯三地内在联系图
而他也知道,由于《明斯克协议》的存在,俄罗斯方面显然无法因为这次激战在顿巴斯地区进入营级以上的数量,因为德国和法国在后面盯着。这也是波罗申科和沃伦琴科两人有恃无恐的原因。
后补:最新消息是12月12日乌克兰方面又伤了两名东部武装。
◎乌克兰独立新闻社界面,主要报道12日乌克兰军打伤2名东部武装、乌克兰方面在东部地区试射代号“关闭天空”的S-300防空系统。
木柄手榴弹便于投掷为何会被无柄手雷取代
兔哥回答;木柄手榴弹曾经的传统型手榴弹,以其方便,投掷距离远,安全可靠倍受推崇,应该说和型手榴弹(手雷)比,除了投掷距离远,还具备落地不容易滚动,战场环境下不容易脱手,可以在挂上拉火环的情况下手持进行任何单兵动作,这一点是型手榴弹所不具备的。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左撇子照样能够投掷,而型手榴弹由于需手握保险片式的保险装置,并不适合左手握持,这也是出现了训练中,左撇子甚至不被允许投掷手雷的情况。既然如此,为什么木柄手榴弹正逐步被淘汰呢?兔哥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战发生了改变;过去手榴弹是重要的单兵投掷武器而存在,手榴弹在战场上的作用非常的广泛,不仅用来杀伤步兵,同样也用于对付碉堡,对作战车辆进行打击,还可以设置成地雷,绊雷,而这些是型手榴弹不能比似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作战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各种榴弹发射器,单兵火箭筒,甚至单兵便携式的导弹相继进入步兵班组,使步兵班组的武器装备的火力打击能力有了本质性的提高。而且,随着武装直升机,各种火炮的弹种越来越齐全,使得战场上的武器使用也出现了变化,手榴弹能做到的,榴弹也能做到,而且是即打即爆,不怕滚动。而对于手榴弹不能对付的仰角目标,榴弹也是运用自如,并且精准度是手榴弹无法达到的,因此,手榴弹也包括型手榴弹都不会像以前那样的大量装备了。
(二)木柄手榴弹的缺点决定的;木柄手榴弹有很多独特的优势,同时也存在一些固有的缺点,这是任何武器共性的问题。木柄手榴弹由于采用单兵投掷,所以不能重量很大,而且,战场上容易出现误炸的现象。手榴弹包括手雷都有这样的情况,特别是激烈的战斗中,有什么武器就用什么武器,而且投掷时没办法顾及到同伴的情况下很难掌握投掷的节点和距离。这样的情况在战场上并非是以个案的情况存在的。
(三)木柄手榴弹携带不方便也是一个原因;木柄手榴弹的木柄是它优势所在,也是因为有木柄的存在使木柄手榴弹的携带不方便,必须用专用的弹袋,这一点手雷就方便的多,不需要专用弹袋,钢盔上,肩带上,子弹袋装油壶的小兜里都可以塞进去。这样的携带是木柄手榴弹所不具备的。
(四)目前木柄手榴弹并不能彻底脱离战场,就两种手榴弹而言,并不能说哪个落后,哪个先进,木柄手榴弹的缺点主要是质量大,体积大,而木柄浪费了宝贵的弹头装药,制造环节也多。型手榴弹把全部重量都可以用在弹体装药,省去了木柄所占用的宝贵体积和重量,爆炸的全向性能也好。但实战中型手榴弹脱手的机率远高于木柄手榴弹是不争的事实。这两种类型的手榴弹都参加过实战(我们而言),在两山轮战期间就开始使用两种手榴弹,但从使用上来看,并不认可型手榴弹。一是传统习惯,二是投掷的不安全性,一但解除拉环保险即便是用手握持保险片也必须出手,否则战场环境下很容易脱手,而且投掷距离并不远,投掷的方向很容易改变也不好掌握,需要用时训练。另外就是仰角情况下绝对不敢用,滚落的情况很高。其实,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型手榴弹使用的多,但美国因脱手造成的误伤事故也很多,这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
(五)任何武器都有优缺点,能用,好用,管用的武器就是好武器。手榴弹这种武器并不是木柄的要淘汰,型的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其主要原因也许你不会想到,真实的战场上的误伤率是所有武器中最高的,这一点是两种手榴弹都存在的问题,而且型手榴弹更是高出木柄手榴弹很多。观念也是一个因素,没有大规模的战争,对一款武器的检验缺乏理解,这山望着那山高也是一个因素。再逼真的演习也永远比不上真实战场的百分之一甚至是万分之一,战场环境下改变的不仅是武器的使用,最重量的是人的思想,如果说平时你可以用心去投手榴弹,那么,战场的举动只不过是一个本能的反应而已,甚至是在没有思考中你已经开了枪,投了弹。由于储备的因素,目前来看两种手榴弹还需要共同走一段路。
以上是兔哥个人的看法,欢迎大家各抒己见!探讨评论。欢迎关注兔哥,图片来源网络。
40㎜火箭筒为何时至今日还在我军服役
当然有的!40火的优点就是便宜、量大并且好用。在上个世纪60年代,我国研发了人们所说的40火,即40毫米火箭筒。这家伙是60年代初期仿制苏联的RPG-7型火箭筒,在其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度是我军普遍使用的反坦克武器。
40火已经成为生产数量最多,装备数量最多的反坦克武器,其主要原因是性能好和成本低两个因素。它对旧式56型40mm火箭发射器进行了改进,射程达到原来的三倍; 使用光学瞄准镜,不仅可以测量目标距离,而且可以进行校正。除了出色的性能外,40火力最吸引人的部分是它的超低成本。 一枚火箭弹的购买价格仅为200元,因此可以大量装备部队使用。 在战斗状态下,发射器上装有火箭,副手携带3枚。 一个班就有8枚火箭,这个数量相当可以了。 正是因为这个成本,装备了这家伙,班排火力提升了很多。
实际上这款火箭筒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经停产了,但是由于那个年代中苏之间的紧张局势,和解放军部队的实际需要,加上这款武器为步兵班组的火力支援武器的定位。导致这款武器拥有巨大的库存,高达几亿发!首先来讲讲这款武器的性能,这款火箭筒主要使用的是反坦克破甲弹,但是在解放军手里用出了花样。
结构也不是很复杂,主要的组成就是火箭筒和火箭弹组成,火箭筒主要由筒身、击发机、发火机、瞄准镜、提把、脚架、肩托组成。那火弹也比较特别,口径比较大。全重5.6公斤,全长不到一米。其中火箭弹重2.3公斤,初速是120米/秒,最大射程约1900米(对抗装甲车辆时有效射程300米)。不仅仅是对付装甲车辆,火箭弹的种类也包括反地堡火箭弹、高爆燃烧火箭弹、燃料空气火箭弹等。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解放军士兵们利用40火,精确拔除越军碉堡、火力点等工事,得到了士兵的一致好评。同时40火的反坦克性能也不弱,最初的反坦克破甲弹可以击穿T-54坦克正面以及侧面,后续在80年发的破甲弹可以击穿T-62坦克,并且也可以对T-72坦克造成一定的威胁。
按常理来说,一款武器服役了几十年,就该退役或者淘汰,新产品替代了。但是这个40火比较特殊,目前还有很多,在国际上,有曾经出口的和大量的仿制品还在使用。产量有上百万,巨大的储量和保有量以及易维护性,让它经久不衰。
但是有人又问,这家伙现代打坦克已经打不穿了,只能打坦克的薄弱部位和人员杀伤,为何还在使用,就是这家伙重量轻,方便携带,现在的反坦克火箭筒重达十几公斤,需要两个人才能完成操作,但是在野外作战,没有重火力支援时候,面对对方的堡垒工事,40火是最佳的选择。作为突击队的轻型支援火力,一个班可以携带4-6具40火,现在条件下仍然对人员,轻型装甲车辆进行打击,对主战坦克也有一定的伤害,比如发动机部位和履带。
再提一下40火的定位,40火的定位是步兵班组的火力支援武器,一个标准的步兵班组里至少要有两套40火发射器。如果当时与苏联真正爆发战争,为了应对苏联的装甲部队,一个班组里或许会有更多的40火。其次,除了40火以外,当年解放军并没有什么趁手的单兵反坦克武器,唯一可靠的就是40火了。
为了未雨绸缪,并且强化提升解放军步兵单位的反坦克、攻坚能力,在那个年代就开始大批量制造40火。还有一点就是造价便宜,40火生产不超过20年,却生产出了几亿发,直至今日还有部分40火在解放军二线中服役。不过已经转变成了训练用具,一线部队大多装备的都是89式80毫米单兵火箭筒,更重型的是98式12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
实际上,40火还有一定的生命力,在最近几年就有过厂家公布过为40火研制的新型,甚至还有40火的改装套件,意图是库存的那些40火们重获新生。不过即使放到现在来看,使用新的40火依旧具有一定的杀伤力。例如串联战斗部,在中东就曾经发生过利用RPG7和串联战斗部的搭配,成功击毁了一台M1坦克。并且即使不用串联战斗部,40火也可以打打步兵战车,让步兵攻坚什么的,所以没有必要全部退役。
如何听炮弹的啸叫声确定和自己的距离
兔哥回答这个问题, 欢迎关注兔哥哦。这个可没有什么可参考的资料,有也别全信,完全靠战场上的新老传授。经历过战场环境的老兵都知道如何利用炮弹的叫声,来判断距离,是飞远了还是奔你而来了。这点在战场非常重要,关乎生死,甚至是关乎整个班组成员的生死。看来如果有一个有经验的老兵给大家把握炮弹落点这个脉是很重要的事情,能避免无谓的伤亡。各种炮弹都会有声音发出。炮弹只所以有声音,是因为炮弹飞行中和空气磨擦产生了声音。另外,炮弹(子弹)出膛后弹带磨擦后有痕迹,弹尾尾翼,弹翼,等通过高速旋转与空气磨擦会产生声音。首先,所有的炮弹都会有声音,有大有小,并不是所有的炮弹的声音你都能听得到。晚上要比白天听的清楚。通常的情况是,带尾翼的炮弹的声音都比较大,火箭炮等。弹道越高深弯曲声音越大,如,榴弹炮就比直瞄的火炮声音大。另外,距离是决定声音的关键,距离越远越会产生声音,距离近声音小,主要是听不见就爆炸了。如坦克炮,谁听到过坦克炮弹飞行的声音,其实坦克炮也有声音,只不过距离太近。如何通过声音判断炮弹的距离。先说火箭炮,火箭炮通常都有尾翼,远程火箭炮也是旋转的,如300火箭炮,其飞行的声音就和天上的飞机一样,比飞机要尖锐一点些类似“乌乌”声(发四声),声音透着低沉,如果是往远飞就是“乌乌”声,如果冲你来了“乌”的就短促,赶紧隐蔽,如果没声了,赶紧猫好,到了。迫击炮的声音并不大,而且也不太尖锐,有点像鸟“突(儿)”(发四声),这种声音。最吓人的就是榴弹炮,加浓炮的声音,就像影视作品中描述的,尖啸,如果声音长而且越来越小就是飞远了,没什么事。如果是很短促的“噗”的声就危险了。其实,子弹也有声音,只是通常声音小,会发出“噗”很短促的声音,只有从身边近处飞过时能听到那种撕裂空气的声音。其实炮弹的声音因弹种不同,声音也不同,无法用词语描述出来。但并不难确认危险性,如果声音越来越大,短促,就是近了,最后所有的炮弹,炸弹要到时就没声音了,赶紧卧倒。本人曾参加过作战,经历过炮击,但并不多,也和老兵讨教过这方面的经验。主要是经验很重要。但战斗中很难分心去判断这些,没时间,特别是新手,手忙脚乱的,脑子始终就是懵懵懂懂的感觉,通常是老兵会大声提示,“卧倒,卧倒”。新兵打完了就累瘫了。老兵可不一样了,该吃吃该喝喝,没事一样。(图片来源网络,欢迎指正,关注兔哥。)
《兵临城下》的瓦西里是如何使用步枪杀敌的
《兵临城下》,是一部非常精彩的二战题材战争大片,讲述了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战前牧羊人的苏军传奇狙击手瓦西里·柴瑟夫,与德国职业军人顶尖的神康尼少校之间的一场生死狙击战。
片中的瓦西里,枪法非常精准,几乎百发百中,令德军步兵闻风丧胆,为了激励己方士气,苏军在报纸上刊登瓦西里的英雄事迹,令瓦西里的形象顿时高大起来。
同时,德军也派出了极富战地狙击经验的康尼少校来到斯大林格勒,目的就是狙杀苏军树立起来的狙击兵英雄瓦西里,瓦西里其实已面临生死考验。
由于瓦西里枪法精准,被团长授予一枝带4倍瞄准镜旋转后拉式枪机的莫辛·纳甘M91-30狙击步枪,口径7.62毫米,5发弹仓供弹,战斗射速达到10-20发/分,杀伤距离2000米,有效射程1000米。
瓦西里专门射杀单独或零星出没的德军,经常在德军的伙房、厕所附近打埋伏,有时也潜伏到德军阵地前,专打德军炮兵的观察仪、坦克的了望镜和德军军官,甚至片中洗澡的德官,都没逃过其枪口,苏军狙击手冷枪杀敌,给德军前线官兵以极大的心理压力。
于是,瓦西里与康尼之间,经过了数次斗智斗勇的生死较量,最终胜利的天平倒向了瓦西里,康尼少校被一枪击毙,成了瓦西里的枪下之鬼。作为一名狙击兵,瓦西里付出了比常人更为艰辛和困苦的努力,以沉着冷静的心理定力,利用墙体、碎石堆、废墟瓦砾等,先小心翼翼的隐藏自己,进行战斗准备,目标出现,抓住机会,迅速瞄准,用莫辛·纳甘M91-30狙击步枪,冷不防一枪击毙德军。
即使面对德国步兵近距离逼近搜索,瓦西里依然沉着冷静,在敌想象不到的角度,令人匪夷所思地一枪将敌打死,然后即刻转移阵地,不至于被敌狙杀,已到了了人枪合一的境界。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