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教育部官网发布《教育部关于共同抵制面向中小学生违规竞赛活动的提醒》(以下简称《提醒》)。《提醒》称,有人借寒假之机违规举办竞赛活动。比如,某微信群散布大年初六线上举办“希望数学”违规竞赛消息。对此,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了严肃查处,相关机构已发布没有参与举办违规竞赛的声明。
2022年9月27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共有“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等44项竞赛进入名单。相关通知明确,竞赛活动举办时间原则上为2022年9月至2025年8月,在此期间每学年举办不得超过1次,累计不超过3次。竞赛以及竞赛产生的结果不得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和高考加分项目。
有关公司和个人通过公众号、微信群等方式散布“考试获奖,助力升学”谣言、贩卖焦虑、非法敛财,属违法违规行为,不仅加重学生负担、损害孩子身心健康,而且涉嫌诈骗。教育部希望广大学生和家长理性看待参加竞赛的意义和价值,共同抵制违法违规“黑竞赛”。
这份文件中,关键的一句话是“凡未列入教育部公布的《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的均属违规举办的“黑竞赛”;所有竞赛的结果均不得作为中小学生招生入学依据,也不得作为中高考加分项目。”
意思按照理解有这么几层:
1、凡是未在清单中列明的竞赛,都是违规举办的,家长和孩子们没有必要去浪费时间和钱财;
2、在清单内的竞赛结果,也不会特别作为招生依据和加分项目,他们的作用没有培训机构宣传的那么大,更不可能会取代现有的选拔机制,要参加可以,但量力而行,千万不能本末倒置。
再深究一层,既然这些竞赛对升学意义不大,那它们存在的意义在哪里呢?
我们可以看到,在清单中的很多竞赛,都是存在了很多年的,比如各种奥赛,沉沉浮浮多年,最近似乎又被重视起来,将它把升学紧密扣在一起,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奥赛和升学一点关系也没有吗?当然不是,但……奥赛是绝大多数孩子们走的必经之路吗?那显然也不是。
这类竞赛存在的价值就在于挖掘和发现有一些特长能力的孩子,给予他们专项的培养,为国家的专业人才储备做一些预备。所以未来如果您的孩子没有特别特长,那就不用盲目焦虑,只要安安心心走大部分人走的路就可以了,不要因为听说了领居家的孩子哪个竞赛拿了奖就感到万分焦虑;当然如果你的孩子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了天赋,在满足日常学习的基础上,也可以进行一些专项培养,参加一些竞赛,也未尝不可。
总之一句话,量力而行,不可本末倒置。
点击收藏本站,随时了解时事热点、娱乐咨询、游戏攻略等更多精彩文章。